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評論説,蔡英文上任剛滿一百天,就面臨民意支援度急速下滑的窘境。這對首度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來説,確實是相當難堪的紀錄。不僅許多政策滯礙難行,甚至以“要五毛給一塊”的灑大錢作法,意圖營造“前朝問題我解決”的社會氛圍。
然而,民進黨當局的如意算盤終究落空,一連串的“發夾彎”政策讓民眾看得眼花繚亂。“行政院長”林全辯稱是“政策調整”,但政策執行事實上卻都延續早被民進黨罵臭頭的馬英九當局老路,連綠營支援者都看不下去。再者,蔡英文選前信誓旦旦地“振經濟”,卻也被民進黨“追殺國民黨黨産”的興頭所淹沒,民進黨首次主導的“立院”連“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都無法過關,更不用説如何信守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諾了。
蔡英文僵硬的兩岸政策雖一時沒有引發兩岸衝突,但減少的陸客來臺人數、觀光産業的損失、虱目魚契作的中斷及國際空間的緊縮等,都讓蔡當局腹背受敵,絲毫沒有喘息機會。
面對中國大陸,蔡英文原先以為在就職演説中,打著“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的擋箭牌就可暫保維持現狀的臺海局勢。就算國民黨再怎麼反對,民進黨過半的“立法院”席次總是蔡當局的側翼,隨時可扮演政策掩護的角色。
此時的蔡英文可能有“蕭墻之禍”的感嘆,她可能萬萬沒想到,反對她政策最力的,不是國民黨,反而是民進黨內。更讓蔡英文難堪的是,“獨”派大老已經等不及她坐熱、坐熟大位,紛紛直接向她開炮,除了批評她缺乏明確的兩岸政策外,也認為任命張小月、李大維等“藍營”人馬主持兩岸及“外交”事務,是蔡英文無法提振聲望的主因,因為他們不是“自己人”。
此外,蔡英文決定提名前臺當局“外交部長”田弘茂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希望借重田的兩岸經驗為蔡當局與對岸搭橋,穩住兩岸現狀。這個任命果然獲得“獨”派的高度認同,能暫緩“獨”派對蔡當局的繼續攻訐。
不過,民眾要質疑,難道海基會董事長的任命,蔡英文應該看“獨”派大老的臉色?為何不是從儘速恢復兩岸協商管道著手,反而以討好“臺獨教義派”為優先考量?難道眾人利益敵不過極少數的既得利益者嗎?
原先呼聲甚高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因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而不願接受海基會董座一職。最新媒體報導傳出,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曾是蔡英文的口袋名單之一,最後由田弘茂脫穎而出。既然人選多元,就等於説明兩岸僵局的癥結不在人事、而是蔡英文本人的政治決斷。
更令人不解的是,田弘茂堅持他不支薪,是義務幫忙蔡當局,也等同表明他不願放棄臺灣“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現職,可能是擔心隨時成為綠營箭靶、必須承擔蔡英文兩岸政策失敗的批評而“被辭職”,故為自己留後路。
在田弘茂的任命案才剛剛出爐之際,臺灣方面陸委會就急忙為他劃底線,將來他只能談“九二事實”,不能超出蔡英文的就職演説內容。這又是哪門子的任命案?
先不論田弘茂個人的政治色彩,陸委會此舉等於綁住臺灣方兩岸談判主帥的雙手雙腳,自我設限的結果就是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新三不政策”。如此重要的政治任命案,卻被蔡當局搞得像是內部的利益分贓一般,顯示蔡英文無力處理內部矛盾。
要知道,既然是“兩岸”關係,就不可能單方面隨心所欲,只希望對方依循自己的腳步走,而不顧及其立場。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識”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而來,接受它不代表向大陸投降,反而能讓臺灣爭取兩岸互動的主動權,否則臺灣將因國際孤立而處於被動,更不利於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
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也回應田弘茂的任命案,表示“兩會復談須確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張志軍還提到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不久的兩會信函,當中提到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所以關鍵是授權商談的政治基礎,而不是人”。換言之,如果蔡英文當局仍拒絕“九二共識”,就算是任命馬英九為海基會董事長也無濟於事。
蔡英文執政才剛滿3個月,就遭遇黨內“臺獨”大老們的掣肘,這應該是她始料未及的事態發展。但是,倘若她不願改變兩岸路線的思維,甘願為了安撫極少數“獨”派而犧牲廣大民眾的共同利益,蔡英文的民意支援度只會繼續向下沉淪,而兩岸關係定將面臨攤牌的一天。
兩岸關係結局是福是禍,端賴蔡英文的一念之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