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陳水扁致函媒體,稱在獄中尿失禁1天30次,須穿紙尿褲,目前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度抑鬱症無好轉的同時,腦神經退化更有惡化的趨勢,因此必須離開監禁環境,居家療養,方可改善病症。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陳水扁重提“保外就醫”源自日前臺媒指出讓陳水扁“保外就醫”或許能化解朝野社會矛盾。但“放扁”是否就能解決朝野惡鬥、改善社會內部對立的亂象,必須三思。
評論摘編如下:
沉寂一時的陳水扁最近又重新在媒體“現身”。他致函媒體,稱在獄中尿失禁1天30次,須穿紙尿褲,目前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度抑鬱症無好轉的同時,腦神經退化更有惡化的趨勢,因此必須離開監禁環境,居家療養,方可改善病症。陳水扁重提“保外就醫”的要求,其實是源於本月中旬島內有媒體指出,反服貿運動徹底凸顯了國民黨的社會信任與群眾支援的基礎薄弱;馬英九要化解僵局,應該從推動社會和解、朝野共生的高度著手,讓陳水扁“保外就醫”,或許是個好的敲門磚。該家媒體表達了對當前臺灣時局的憂慮,但“放扁”是否就能解決朝野惡鬥、改善社會內部對立的亂象,必須三思。
藍綠惡鬥、朝野對立是臺灣政治多年來的沉疴痼疾,在陳水扁淪為階下囚前就已是“常態”。國民黨和民進黨主要是由於對兩岸關係的主張南轅北轍,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在許多政策上難以達成共識。而民進黨在“立法院”又常處於劣勢,人數不足與國民黨抗衡,於是便用各種非理性的杯葛手段,阻撓議事。可見,陳水扁並非臺灣政治亂象的根源。其實,對於震驚海內外的扁家弊案,對民進黨也是燙手山芋。畢竟扁案是經過司法三審,罪證確鑿,不容置喙。民進黨近年要求“放扁”,也是從人權角度,以盡昔日同志之情。至於社會輿論,多認為陳水扁是罪有應得。馬當局倘若此刻“放扁”,可謂順了“泛綠”情,卻逆了“泛藍”意。而且這段時間兩岸服貿協議、核四問題鬧得沸沸颺颺,國、民兩黨恐怕也無暇討論扁的問題。
這一、兩年關於陳水扁健康惡化的消息時有見報,,但是否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仍有待商榷。以目前島內獲得“保外就醫”的犯人來看,或是患有絕症、瀕臨死亡邊緣,或是半身、全身癱瘓、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用島內律師界的話來説,獲准“保外就醫”的人基本上就是等死。陳水扁健康狀況雖不樂觀,但似乎仍未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陳水扁于2008年11月被羈押之初,可謂“鬥志昂揚”,數度絕食抗議,後來還“奮筆疾書”,出了幾本“大作”,並不時對民進黨人“指點江山”。但隨著時間消逝,出獄無望,其情緒也日漸崩潰,導致今日健康每況愈下的悲涼下場。正是“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不知堅持不認罪的陳水扁如今是否已有一絲悔意?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