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點評馬英九任臺灣地區領導人5年來,積極改善兩岸關係的方方面面。文章指出,馬英九積極改善兩岸關係,讓兩岸逐步邁向和平的大道,令人非常“有感”。
社評摘編如下:
以一句“無能”來定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整體表現,似乎有欠公允。平心而論,馬英九執政5年來,在“憲法”的架構下,積極改善兩岸關係,讓兩岸逐步邁向和平的大道,令人非常“有感”。
特別是海基會在臺當局授權下,在2008年6月與大陸海協會恢復協商以來,至今雙方已經舉行過8次會談,簽署18項協議。這些協議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與成本,增進兩岸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舉例而言,首先,在人員往來方面:2012年臺灣人民赴大陸534萬人次,大陸人士來臺為223萬人次。今年臺灣將大陸觀光客每日團客上限由4,000人調高至5,000人;自由行每日由1,000人調高至2,000人,兩岸直航航班也由去年每週558班增加為616班。雙方人員的頻繁往來除了有助於增進雙方的暸解、化解彼此的誤解之外,對臺灣觀光産業發展亦有極大的助益。
其次,在經貿往來方面,2012年兩岸貿易總額(含香港)達1,622.1億美元,較2007年的1,302.4億美元成長24.6%。今年1月1日,臺灣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539項産品出口大陸全數零關稅,大陸也有267項産品出口臺灣享受零關稅的優惠。自從2011年1月1日早期收穫計劃實施後,迄今年3月底止,累積減免關稅金額7.87億美元。
第三,在互設銀行方面,目前臺灣已核準13家銀行赴大陸設立分行,其中10家已開業;大陸也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二家銀行核準在臺設立分行、建設銀行與招商銀行設立辦事處。
第四,在證券期貨保險方面,已有12家證券商赴大陸設立23個辦事處,並有10家投信事業獲得大陸QFII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資格;在保險業部份,臺灣核準9家保險業者赴大陸參股投資,其中6家已營業,另設有15個辦事處。
第五,在非金融服務業方面,已有5家會計師事務所獲1年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第一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上海禾新醫院”成立,以及自ECFA早收計劃實施迄今,已有12部臺灣電影在大陸上映,大陸每年亦有10部電影限額在臺上映,每年都額滿。此外,臺灣核準赴大陸投資涉及ECFA服務早收項目計278件,金額約3.54億美元,以電腦軟體設計業134件最多。
第六,在陸資來臺方面,自2009年6月臺灣開放陸資來臺後,截至2013年3月底止,共計有371件投資案,投資金額6.43億美元,估計雇用約6千7百位臺灣勞工。
第七,在教育合作方面,臺灣繼承認大陸“985工程”的41所大學之後,2012年又承認“211工程”、共111所大學,同時也承認大陸專科191學校。截至2012年底,大陸共有1,884位學位生、32,342位交換生在臺灣就讀。
第八,在互設辦事機構方面,現在兩岸在旅遊方面已經有“臺旅會”與“海旅會”;在經貿團體方面,已經有“外貿協會”與“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促進雙方的經貿往來。兩岸海協、海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也正在積極進行協商。
第九,在簽署協議方面,6月21日兩會即將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該協議簽署實施後,兩岸企業及個人可以相互投資對方的服務業,亦可提供大陸臺商轉型服務業的契機,增進彼此在服務貿易領域的交流,擴展雙方服務業合作的廣度與深度。
這5年來,在馬英九領導下,兩岸重啟制度化協商,雙方關係邁入60年來最穩定的階段,為臺灣民眾與企業創造許多“和平紅利”。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合作繁榮後,臺灣不再受兩岸關係緊張的約束,可以釋放旺盛的經濟活力,這些成果非常令人“有感”,希望政治人物或媒體能公正客觀地來評價馬英九的執政績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