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4月29日發表社評文章,研究點評“汪辜會談”的昔與今。文章指出,20年前的“汪辜會談”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解開了兩岸歷史的結,開啟了兩岸的接觸與交流,它象徵著兩岸對話時代的來臨。同時文章分析“汪辜會談“20年前與20年後的不同之處,指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任務,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只要循序漸進,耐心包容,相信任何挑戰都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全文摘編如下:
20年了,一段説長不長、説短不短的日子,20年後的今日,兩岸都舉行相關紀念活動之際,我們回顧過去、檢討現在、惕勵未來,“汪辜會談”的昔與今,殊值研究。
回到1993年4月,海協會與海基會汪辜兩位先生在新加坡會面,引發全世界高度關注,這一刻影響到今天,雖然當時並非是官方性的會面,但其影響性不言可喻,不僅宣示兩岸和解對話時代的來臨,更奠定兩岸制度性協商之雛型,並且帶動及推進兩岸各方面的交流。
由於2008年馬當局上臺,諸多官員及要員完成階段性的使命,開啟兩岸大對話、大交流的新機會;隨著大陸新一任領導的到來,在之前基礎上繼續延續與深化,加上相關人事改組的陸續底定,國臺辦張志軍主任及海協會長陳德銘的接續上任,開啟兩岸新局面。兩岸未來面臨各項新的考驗,不只是結構性的爭議,更有許多新的挑戰及變化,加上國際環境的發展,使兩岸問題處理起來越來越複雜。透過兩岸各項民間交流與溝通,進行各項事務性議題接觸與協商。
20年前“汪辜會談”的經驗與發展,仍與今日産生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展現,足供後世參考,更有著新的憧憬與期待。
20年前的“汪辜會談”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解開了兩岸歷史的結,開啟了兩岸的接觸與交流,它象徵著兩岸對話時代的來臨。亦觸及到政治與事務性議題,對於今日的影響不可小覷,今日兩岸成果與當時的“汪辜會談”脫不了關係。雖然20年發展的過程中,經歷到相當大的震蕩與衝擊,更出現一段空窗與架空期,但都無損“汪辜會談”它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價值,當時經歷的人與事,是一段甜美的回憶,值得稱頌與傳承後世;對於兩岸關係的研究者與學習者來説,“汪辜會談”更是一段去不掉的重要歷程,一個全新的開始與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20年前的“汪辜會談”,兩岸所觸及到的包括事務性議題與政治性議題;當時由於是草創期,任何一點的進展都顯得十分的巨大。
“汪辜會談”20年前是兩岸中國人集體智慧結晶,20年後顯然需要新的升級與創新。“汪辜會談”20年前與今日,相同之處在於,兩岸皆是根據“汪辜會談”,擴及到經貿、社會及文化等領域交流,使得兩岸的人、事、物因而熱絡起來,並且這些熱絡並未受到政治爭議影響而停滯;兩岸同樣都不能忽略與回避中華民族這個兩岸共同的經驗與資産。
當然,“汪辜會談”20年前與20年後的今日,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們認為:
一、20年後的今日我們不再將兩岸重點擺放在發現問題上,因為這些問題在這20年來都一直反覆討論,如今需要的是找尋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方法,而不只是正視問題。20年來舉辦過無數次研討會與座談會,學者專家與各界先進反覆討論發現問題及找尋對策,這些會議留下了文字的記錄,有的更轉化為政策的落實;今日我們需要的是理論的創新與可行性的實踐創造,需要的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鞏固與深化,而不只局限于發現問題。換言之,兩岸的道路已經得到方向的確定,不再是為什麼(WHY)會有這些問題,而是如何(HOW)解決這些問題。
二、20年前的“汪辜會談”,我們必須處理及正視歷史問題;20年後的今日,兩岸歷史已經不再成為包袱;而現實的本位考量與國際環境的變遷才是影響兩岸今日發展交流的關鍵因素。
因此,“汪辜會談”20年後的今日具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精神,不變的是汪辜二老當時的氣度與理念;我們對於未竟的任務需要努力,以確保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化與正常化,這必須建立在正視現實、勇於開創、穩步推進、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一點一滴來做,絲毫不能大意與鬆懈,否則薄弱的政治互信隨時也可能被摧毀,少數的政治共識也將失去功能。
我們除了要感念20年前曾經付出一切之有功之人,也盼望兩岸未來能夠有更大的進展與突破,所有關於紀念“汪辜會談”20週年活動,緬懷過去,更要策勵未來,轉化為成長進步的動力,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使命。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任務,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只要循序漸進,耐心包容,相信任何挑戰都有迎刃而解的一天,並且可以確定的是“汪辜會談”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兩會深化合作也是必然不可改變的道路。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