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生報》2日社論説:臺灣一場粉塵爆炸,讓原本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樂園一夕之間變成煉獄,一場熱音滾滾的彩虹派對轉眼間造成了將近500人的傷亡。上百台的救護車響徹了臺北市郊,警消、醫護人員與熱心民眾積極投入救援工作。那一晚,許多人流下了淚水、汗水和血水。然而,那一夜傷痛之後,我們究竟能不能夠從這場災難中學到什麼教訓?
政治人物、八仙樂園與主辦單位在為了後續賠償責任歸屬的問題,展開了對於消防檢查、場地使用申請以及粉塵爆炸風險之間的相互爭論。在這之中有一個隱而未顯的面向,在這場充滿政治與賠償責任算計的“檢討”中,被相對地忽略了,即是對於醫療照護體系的管理問題。
媒體在事故後對於醫療體系的報導焦點,集中于三個軸線。第一個是個別醫護人員與醫院在第一時間的付出與投入;第二個是以往被認為以營利為目的的醫美診所與連鎖集團,“免費”收治在本次爆炸遇難的燒燙傷病患;第三個則是將矛頭指向距離事故地點八仙樂園最近的和信醫院,認為其應該第一時間收治這些受傷的病患,救護車不應該以其為癌症專科醫院為由轉送他處。
個別醫護人員、醫院以及熱心民眾在這場大型災難的投入與付出有目共睹,這是臺灣人最為素樸的熱腸善心。然而,我們應該要進一步問的是,臺當局在幹嘛?政府平常如何管理不同醫療院所之間的協調合作?更具體來問,如果這場大型災難發生在臺東、墾丁等沒有這麼充足醫療院所的地方,醫療救援的狀況和結果會是如何?
一場爆炸,炸出了這個醫療體系的大洞,讓我們知道臺當局做得還不夠。這次的粉塵爆炸,短時間出現了大量的燒燙傷患者,臺北都會區高密度的醫療院所發揮了相當程度的即時救護功能。然而,這樣的情況,如果是發生在臺北之外,醫療院所密度相對沒那麼高的地區,恐怕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以臺灣許多熱門的觀光景點,墾丁、花東等,不時也有像彩虹派對的大型活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在短期間內聚集。換句話説,這次因為在臺北,而都會區高度密集的醫療院所,掩蓋了醫療體系輸送與規劃的問題。
其次,政府對於醫療院所之間的協調合作與規劃,事實上相對薄弱。臺灣的醫療院所大部分為非政府機構,即使是公立醫院之間,彼此之間也獨立行事,平常的一般性疾病診療的轉診銜接與交班合作,便已經相當不足,更何況是到了大型災難之際。而過去,衛生主管機關對於醫療院所之間的協調合作,幾乎可以説是完全放手,讓個別的醫院在所謂的“自由競爭市場”中,各憑本事自求生存。認為只要確認了健保的財源,三、五年一次的醫院評鑒,醫療體系自然已經完備。
換句話説,目前政府對於醫療體系的整體運作,可以説是“不想管”,或者是也“無法管”。然而,這場粉塵爆炸提出了一個關鍵的訊息:政府對於這個問題,“不能不管”。因此,醫美診所適時伸出援手固然是件善行,距離最近的和信醫院無法第一時間收治傷患也許有待爭議。然而,這些都是假議題。因為如果政府把醫療體系的整合協調做好,打造完善的“醫療網”,不論是平時或是災難時刻,根本不會有這些“花絮”新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