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由《世界新聞報》反思島內傳媒生態

2011年07月14日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7月上旬,《世界新聞報》因捲入竊聽醜聞而停刊,掀起全球媒體對於專業倫理以及政媒關係的熱烈討論。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自從走小報風格的八卦傳媒登臺後,島內傳媒生態每況愈下,臺灣媒體的社會地位、乃至人民信賴度早已一起下滑。社論直言:有什麼樣的公民社會,就有什麼樣的傳媒生態,臺灣閱聽大眾還能繼續無知無覺下去嗎?

  社論摘編如下:

  7月上旬,擁有168年曆史的《世界新聞報》因為捲入竊聽醜聞,吹下熄燈號。這個曾經創造全球最大銷量的八卦報停刊後,掀起全球媒體對於專業倫理、乃至政媒關係的熱烈討論,追擊此案不遺餘力的英國《衛報》發表社論,嚴厲譴責默多克新聞集團“對媒體行業自律的未來造成嚴重損害”,另外一篇文章則沉重表示,“不應該為《世界新聞報》關門而歡欣鼓舞”。  

  媒體專業倫理淪喪的風暴,並未隨著《世界新聞報》停刊而告一段落,相反的,還有愈演愈烈趨勢。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對自己也成為竊聽受害者震驚不已,竊取他個人財務和房産資料者,不是小報風格的《世界新聞報》,而是《星期日泰晤士報》,眾所週知《泰晤士報》是英國嚴肅高雅報紙的代表號;此外,《太陽報》也可能非法獲取布朗兒子弗雷澤的秘密醫療檔案。上述報紙與《世界新聞報》一樣,同屬默多克新聞帝國旗下。  

  英國首相卡梅倫宣佈要成立公共調查小組徹查整件醜聞,還要檢討英國報業的文化與規範,因為“報紙訴願委員會”的自律功能顯然不足,至此,竊聽事件已經成為全英國報業的共同壓力,還有哪個同業能為《世界新聞報》停刊而歡欣鼓舞?  

  事實上,和《世界新聞報》交好的英國政界領袖所在多有,自從撒切爾夫人之後,歷任英相不分保守黨或工黨,無不刻意拉攏與默多克集團的關係,布萊爾如此、布朗亦復如是,但他們同樣都是竊聽事件的受害者,唯一的例外是瑪格利特撒切爾的繼任者約翰梅傑,他也因此失去默多克的支援,在1997年選舉大敗。  

  默多克能在英國政治圈呼風喚雨,凸顯政媒關係扭曲的一面,但沒有人意識到屈從於八卦市場價值,最終將遭到反噬。竊聽事件非始於今日,早在2006年就東窗事發,當時該報的王室新聞記者和該報聘用的私人偵探都被判入獄,但並未因此阻卻《世界新聞報》逾越法律的行徑,卡梅倫甚至任用那段期間擔任總編輯的庫爾森擔任其新聞主管。  

  根據英國議會的調查報告,《世界新聞報》把竊聽觸角伸到“英國權力機關的心臟,警方、軍方、王室、政府及議會人士全部涉及,幾乎到了工業化量産的水準。”該報不但非法竊聽,事件爆發後還付出高額的“封口費”,與他們願意不惜代價付費獲取資料或新聞如出一轍。  

  即使《世界新聞報》無所不用其極搞新聞的做法激起眾怒,英國文化圈人士甚至痛罵,“這是一份爛報紙,早該消失!”但嗜讀八卦的人性慾望還是在市場上佔上風,當倫敦民眾爭買停刊號的同時,他們如此寬慰自己,“沒關係,我們還有《太陽報》。”只要有市場,八卦依舊風行,狗仔依舊橫行,砸錢買新聞的行徑就不會消失,新聞專業倫理就永遠會遭遇挑戰。  

  從英國看臺灣地區,自從走小報風格的八卦傳媒登臺後,同樣採取付費買新聞的方法,與徵信社(偵探)合作,狗仔跟拍,甚至以電話通聯紀錄為其爆料佐證,無人聞問其截聽或偷錄是否已經在法律邊緣,社會大眾不只一次抗議其淫醫獸父狼教授、圖片極盡膻色腥之能事的報導,非但無助改善其採訪行徑、報導尺度,卻只養成其銷量最大媒體的地位。  

  然而,全臺灣地區媒體都同受其害。“憲法法庭”為狗仔召開辯論庭;社運團體、相關部門積極推動修法,企圖限制媒體對社會新聞的報導;種種作為可能讓臺灣的新聞自由評等再次受挫,但在此之前,臺灣媒體的社會地位、乃至人民信賴度早已一起下滑。  

  八卦傳媒絲毫不以為意,只要廣告商和讀者持續支援,他們就能繼續靠人們的偷窺癖滋養自己,維持壯大,壯大到社會再分辨不出媒體的責任,甚至視以社會責任自我期許的媒體只有“知識分子的傲慢”,沒有商業頭腦。道貌岸然的學者們願意在裸露女子照片旁刊出自己的專文,因為有高昂的稿費;企業財團願意投注大量廣告挹注,以為可換取免於被偷拍爆料的些微好處;政治領袖願意在性侵圖像後刊出他們的專訪,以為可以爭取更多年輕人閱讀……  

  有什麼樣的公民社會,就有什麼樣的傳媒生態,臺灣閱聽大眾還能繼續無知無覺下去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