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財政部門前負責人劉憶如最近被聘為香港經發會委員,立刻引來綠營民代的質疑,認為劉憶如遊走于法律模糊地帶,在島內為人才外流大傷腦筋時刻,起到了“最壞示範”。海峽之聲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劉憶如擔任香港經發會委員,有利提升港臺合作水準,應該樂觀其成。臺灣人才外流問題確需重視,但粗暴設限於事無補,提升自身吸引力才是正途。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財政部門前負責人劉憶如最近被聘為香港經發會委員,立刻引來綠營民代的質疑,認為劉憶如遊走于法律模糊地帶,在島內為人才外流大傷腦筋時刻,起到了“最壞示範”。曾記得,劉憶如在任內積極推動開徵證所稅,遭民進黨全面杯葛,如今卸任了,想發揮自己的專長,又被橫加指責。如此對待人才,人才無所適從。
劉憶如被聘為香港經發會委員,主要工作是針對香港的經濟和産業發展提供諮詢,屬於非官方、無給職委員。其行為,既不違反臺當局“港澳關係條例”,也不違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相關規定。這樣的委員共22人,涵蓋兩岸四地學者,甚至新加坡前任外長楊榮文也受聘為委員。參加這樣的智囊組織,對於開闊視野、加強交流,學習各地優長,大有益處。何必把人才捆住,自己不用,也不讓人才正常流通,處處設限,劃地為牢,這樣怎能吸引人才和促進人才成長呢,又怎能給島內帶來外界的新思維、新資訊?
其實,劉憶如擔任香港經發會委員,有利提升港臺合作水準,應該樂觀其成。香港和大陸簽訂CEPA後,亞太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臺灣和香港的經貿關係較過去也更為緊密,雙方在2011年12月互設經貿文化辦事處,包括香港特首梁振英等都曾呼籲臺港之間能磋商“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如此有利於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事自然是應該鼓勵和提倡的。
臺灣人才外流問題確需重視,但粗暴設限於事無補,提升自身吸引力才是正途。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劇,更大範圍的人才流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各地區間的人才競爭也日趨白熱化。 在臺歐洲商會昨天發佈2013年臺灣薪酬與就業展望報告指出,由於今年臺灣各産業加薪幅度料將低於東亞地區7%的平均水準,因此有近7成的受訪僱主預期2013年員工將離臺尋找工作機會。當局“主計總處”當天公佈的數據也顯示,2012年1至11月臺灣地區每人平均薪資為4萬5721元新台幣,實質平均薪資負成長1.98%,已經倒退到14年前的水準。
對於身處經濟逆境中的臺灣而言,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確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層層把關,處處設限,想盡辦法把人才圈禁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想保留人才豈能靠“一綁了之”?
我們認為,如何不斷提升自身的吸引力,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好的空間與條件,才是為政者與議政者都應該多考慮的。(海峽之聲 錢志軍)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