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報道,臺灣佛光大學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日前在福州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臺獨”認同與傳統中華認同在臺已經展開拉鋸戰,因政治上産生的分歧外溢到文化層面,一旦形成氣候,或“幾代人都拉不回來”;他又認為,明年選舉過後國民黨面臨碎裂的局面,如果碎裂後最大的一塊是“本土藍”,則會淪為民進黨下的小黨;若最大的一塊是“正統藍”,則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他表示,在制度、國家、民族、文化幾個層面,大陸可以容許一定的制度上的不認同(即“兩制”),但希望國家認同逐漸一致(即“一國”),民族文化認同不出現任何問題,現在島內傳統的中華文化和“本土臺灣文化”已經形成了拉鋸戰,且如果政治上分歧繼續通過傳媒、教育等手段外溢到文化層面,形成固定的斷裂,則認同問題幾代人可能都拉不回來。
他表示,這一問題由政治分歧衍生,解鈴還須繫鈴人,現在想解難度巨大,卻也到了非解不可的地步,否則在巨大的壓力下,“臺獨”論者很可能將兩岸引向“崩斷”的境地。
他認為,政治分歧、甚至兩岸問題的解決,或者不會畢其功於一役,或需要能與大陸上談判桌的國民黨與大陸先達成方案,臺灣是移民社會,通常對事務不會有過分堅持,所以如若方案不是大多數人都反對,交付“公投”就有通過的可能。
他表示,或許需要找到好的過度方法,先限制分離方向的發展,若限制效果好,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又或經過兩代人就能完全矯正過來。
他又説,兩岸的談判並非利益的談判,是原則的談判,非相互叫價達成協定,而是是否能上談判桌。原則問題或許明天就能頓悟,或許一輩子也談不攏,此乃兩岸最詭異的地方。
現實看來,若2016民進黨上臺,兩岸是否會真如習近平所説“地動山搖”?如果真的“搖起來”,又會如何?
謝大寧表示,從蔡英文目前的表態看,或許只能承諾“四不一沒有”,即不走法理“臺獨”,此與大陸的要求有差距。屆時,可能在“外交”領域使得臺灣的“邦交國”數量下降、減少入臺觀光客人數、抑或凍結與臺灣已經簽訂的23項協議。
對民進黨而言,若大陸動用上述手段,製造島內悲情,會否反而對綠營有利?謝大寧認為,兩岸關係某種程度的緊張的確對綠有利,關鍵是臨界點的哪,臺灣的承受能力幾何。如果真的回到陳水扁執政時代,機場甚至每天流量只有4000人,那麼民眾就會思索,責任究竟在誰。
就國民黨而言,明年選舉之後或發生碎裂。如果碎裂後最大的一塊是“本土藍”,就只能演化成民進黨下面的小政黨;如果最大的一塊是“正統藍”,認定與大陸捆綁在一起臺灣的未來才有出路,即使只剩下兩三成的支援度,但因為有明確的中心思想,在民進黨不利的情況下,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