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點評新任縣市長就職滿月:開始踢到鐵板

2015年01月27日 09: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7日發表社評説,新任縣市首長就職剛滿一個月,由於新鮮度夠,以致于搶佔不少新聞板面。尤其是身為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因為敢拼敢衝“嗡嗡嗡”的個性,更是受到輿論及民眾的關注。根據媒體的民調,柯文哲上任近一個月的滿意度近7成,愈年輕的支援度愈高,其中20-29歲表示滿意的有83%,30-39歲則有76%。不過,這不代表柯文哲的施政不會帶來任何問題。

  社評摘錄如下:

  姑且不論柯文哲有一位副市長尚未補實,體育局長在上任26天后辭職獲准等人事問題出現,恐與酷史工作態度有關,就以其最近幾項爭議性的施政而言,就令人懷疑此種敢拼敢衝“嗡嗡嗡”的個性究竟能持續多久。儘管根據民調對其未來施政滿意度仍高,但是上任滿一個月之施政所引發的爭議也愈來愈多。

  由於市府團隊對於與遠雄的大巨蛋合約不滿意,儘管日前利用遲到及中途離席等手段達成與建造大巨蛋之遠雄集團修約的共識,獲市民肯定,但是在第二次修約協調會,傳出市長室專員在會議中拍桌,則讓人留下好大官威的印象。若是拍桌能解決問題也罷,偏偏不但未達成修約結論,反而更可能留下讓人看破手腳的印象。這樣的操作手法,真能為廣大市民爭取到更好的權益嗎?

  若是發了如此大的官威,最後只讓事情回到原點,試問市民會接受嗎?遠雄集團膽敢讓談判破局,難道手中就沒握有任何籌碼嗎?若是每個官民合作的“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BOT)之案件,在政黨輪替後,都得經歷重新議約的折騰,試問未來還會有企業要與政府合作嗎?

  臺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就曾表示,公眾利益往往與商業利益衝突,加上“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時間差,讓企業作BOT很困難。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亦指出,批評者常僅檢視單一契約條文,但合約有許多條文都在約定風險分擔機制,不能“以偏概全”論之。不過現在臺北市政府團隊卻似乎在以偏概全,忘記當初要有鼓勵的誘因,才能吸引企業投入公共工程。

  BOT案的爭議尚未落幕,柯文哲對於臺北市峨嵋停車場雙屍命案抓嫌犯太慢的發言,引發不少新的爭議。雖然柯文哲事後對此澄清並非責備,但卻引發基層警員和網友不滿地表示“有本事下次來抓抓看”。好不容易赴警局發破案奬金,稍微安慰警員的情緒,但是為了提升破案速度而建議監聽採登記制,又引發新的不滿。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就在臉書上寫道:“以一個公開尊崇蔣經國、宣揚效率至上,並以被視為酷吏為樂的人來説,會為了辦案速度,犧牲保障人權的程式,完全不足為怪”。該黨主席蔡英文也表示,柯文哲一貫的施政態度是講究效率,但也必須注意,許多機制形成與制度設立,有其基本價值,也就是“人權保護”。

  段宜康與蔡英文都是去年市長選舉時柯文哲的支援者,且在柯文哲不加入民進黨、不與蔡英文選前有互動情況下,仍不改其一貫的支援態度。儘管段宜康曾經在柯文哲用票選來決定局處首長有意見,但是大體仍然支援其施政。如今曾經支援其擔任市長不遺餘力的人士,透過各樣的形式表達對其施政的不滿,代表柯文哲的作為已開始要踢到鐵板。

  有道是“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許多政策的推動需要許多條件的配合,不能認為自己站在對的一方就“得理不饒人”,更何況自己未必對。若持續如此,當自己有錯時,別人也會“得理不饒人”,屆時恐怕就不止是踢到鐵板而已。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