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逸儒:振興中華 臺灣可扮演正面角色

2014年09月25日 08: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9月25日發表文化大學中山與大陸研究所教授蔡逸儒的評論説,大陸媒體9月20日報導了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文章,完整闡述習近平對臺政策的六大主張,其中包括中國夢與臺灣前途息息相關,尊重臺灣民眾的制度與生活方式,加強雙邊交流,逐步解決政治分歧,深化“一中”框架等等,文中特別強調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之錨,大陸顯然堅持民進黨唯有徹底放棄分裂主義的主張和行動,兩岸關係才有完全撥雲見日,步上坦途的一天。

  蔡逸儒還分析,早在去年3月,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時就曾多次提到他對民族的自豪,希望帶領中國邁向新的方向,採取穩中求變的務實政策。從而在整個21世紀一步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2011年元旦時,馬英九在發表祝詞時也曾談到過要壯大臺灣、振興中華,當年“中華民國國慶”他又以“百年奮鬥、民主臺灣”為題,一再把“中華民國”的歷史和當前的臺灣結合起來,呼籲全民不畏艱險、攜手向前。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必須在客觀的現實與其心中的理想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坦白説,雖然各界對馬英九的某些言論和政策未必全然接受或理解,但他的臺灣情懷應該不容置疑,而他的中國情結同樣不言而喻。

  振興中華 臺灣正面角色

  習近平與馬英九的不同談話反映了近100多年來所有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們要集合全民的力量,全力振興中華文明,早日尋回曆史的光榮。百多年來,兩岸都曾經在列強的欺淩之下受盡了屈辱,有些人甚至喪失了民族自信心。後來國、共兩黨在找尋現代化的道路上發生嚴重歧見,內戰更造成人民離散和無可彌補的傷痛,1949年後兩岸兄弟鬩墻的鬥爭再度延宕了復興中華的願望。臺灣的何去何從,不但涉及民族主義情緒,更與長遠戰略利益有關,輕忽不得。

  既然臺灣前途與中國夢的能否實現息息相關,如今兩岸就更應該思考如何在中國夢與臺灣情中找到一條共存共榮、雙贏互利的正確道路。臺灣其實可以成為中國文明復興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參與者及貢獻者,至於臺灣是否能夠或願意在中國大陸成長、復興、築夢的過程中,扮演正面、積極的角色,用自己成功的政、經發展經驗,協助中國大陸由和平崛起走向文明崛起,讓中國大陸相信臺灣的成就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驕傲,臺灣應該何去何從,兩岸關係究竟要如何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兩岸當局的一念之間。

  反過來説,如果臺灣仍然只是自怨自艾地訴諸悲情,只要對方讓利而不懂得自我檢討,只想收穫而不願付出,認為一切都是北京的打壓與陰謀,北京欠臺灣的還沒還夠,堅持要自外于中國的未來,從事分離主義的活動,甚至寧願配合外國,作為限制中國發展的工具,此時的兩岸關係,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能有多大的改善已經不言自明。臺灣已無蹉跎下去的本錢,時間絕對不在臺灣的一邊!

  旺兩岸 為臺灣找出路

  最後,在筆者看來,愛臺灣、旺兩岸、興中華這三者既可以互為表裏,也應該互為因果。因為愛護臺灣,所以要為臺灣找到更好的出路,而以一個健康、理性、中道、持平的態度鼓勵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這自然會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安全保障、社會穩定有正面的作用,也正因為兩岸關係如果能夠如願進入一個良性、互利、雙贏的發展局面,雙方更可以捐棄成見、減少猜疑,同心協力,處理雙方眼前或未來所將面臨的國內和國際問題,從政治到經濟的嚴峻挑戰。這才是正道與王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