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傑倫的舊歌《蝸牛》,近來入選上海新修訂的小學語文課教材,未來可能成為小學3年級生的語文課內容。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説,其實早在2005年,這首歌就成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收錄的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當時還在大陸社會引發不少討論。反對者認為這首歌與愛國無關,過於牽強;支援者則説,歌曲勵志且鼓勵青少年奮發向上,能夠彰顯國家凝聚力。
無獨有偶,去年底臺灣康軒版小學6年級上學期《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也曾收錄《大海啊!故鄉》歌曲。當時宜蘭縣議員賴瑞鼎批評,那是大陸的百大愛國歌曲,會導致學生思想教育與心防鬆懈,意圖將課程內容與馬當局“傾中”政策連結。若照該議員的邏輯,某些周傑倫的歌,以後我們也不能傳唱,不能放在中小學教材裏嗎?
歌曲本身是中性的,歌手的創作性與時代感融入其中,周傑倫走紅10多年,在兩岸一直是家喻戶曉的偶像明星,除了《蝸牛》之外,他更創造了一系列具有濃濃中國風味的曲子,作為他個人獨到的特色。如《東風破》、《青花瓷》、《發如雪》、《千里之外》等不勝枚舉,成為兩岸中華文化傳承的標誌性歌手。
2010年,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引用《千里之外》的歌詞:“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在畢業典禮上表達對畢業生的留戀,博得臺下如雷掌聲,這正是歌曲打動人心、連結兩岸的最佳佐證。
教育部門對教科書有嚴謹審查程式,如果歌曲有政治色彩,當然不可取;但若呈現某種藝術性,實在不必與政治多作連結。許多歌曲都很好聽,也很有意義,被大陸選為愛國歌曲,那也是對歌手的肯定以及對臺灣軟實力的接納。
只要是對社會有正面力量、對兩岸華人有貢獻、有連結的,社會都應該發揮包容、樂見的心情,別讓意識型態偏見阻礙我們的文化視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