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年輕人糾結“22K” 磨沒了企圖心

2014年06月11日 08:44: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説到臺灣年輕人當前的困境,最出名的當然是所謂的“22K”(月薪新台幣22000元)。若僅僅看臺灣媒體部分報道,很容易令人感到,臺灣年輕人的底薪境遇都是當局就業政策所致,要不然就是經濟不景氣的惡果卻要年輕人買單,也就是“世代不公”。對此,臺灣年輕人自己如何看待呢?導報記者採訪了兩位在大陸工作、創業的臺灣年輕人,這兩位“陸漂”看待22K的角度,頗有新意。

  郭雪芙也曾賺22K 糾結起薪沒意義

  去年來福建工作的臺灣年輕人阿Kid擁有研究生學歷,就讀臺灣某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的他,對大陸的了解遠比同齡人多。以“陸漂”自稱的阿Kid對22K話題很是無奈。“先不説22K是真是假,就算真的好了,那不是應該趕快努力,爭取升職加薪嗎?”阿Kid告訴導報記者,自己觀察發現,兩岸年輕人的最大不同是,大陸年輕人更有企圖心,不追求畢業時就要拿高薪;而“臺灣年輕人陷在22K裏走不出來,是自困”。阿Kid還舉了個例子説,“宅男女神”郭雪芙當年也曾領過22K,“女神都這樣,你還有什麼好介意的?”

  在廈門開比薩店的臺灣青年賴廷禹畢業于臺大農科系,他告訴導報記者,如果自己沒來大陸發展,估計也跟時下的臺灣年輕人一樣,找個普通的工作、過點“小確幸”的生活。在賴廷禹看來,“臺灣並不十分缺少就業機會,這一點從引進外勞就可以看出來。但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做工資不高的工作”。他介紹,自己有個同學,已經5年沒工作,寧願在家帶孩子也不肯出來,就是嫌棄薪水低。

  不想付出只想坐享 “小確幸”也難獲得

  其實,促使阿Kid及賴廷禹成為“陸漂”的原因頗為類似,都是由於島內就業環境不佳。據賴廷禹介紹,臺灣與大陸不同,公營企業並不多,熱門行當是很難進去的。“我讀農科系,系裏有八成學生最後的工作跟農業沒有關係。”而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雖然有一技之長,但往往會受歧視。阿Kid説,臺灣讀研究所的年輕人很多,但很多人是工作後為了拓展人脈而讀,單純從就業來説,研究生也沒有特別優勢。

  研究生畢業後,阿Kid曾在臺灣島內工作過兩三年。據他介紹,周圍同學最熱衷的是考公務員捧“鐵飯碗”,還有人到處打工賺錢只為了到處玩,認真考慮“白手起家”的人很少。“過去臺灣經濟的起飛,是建立在我們父輩的努力打拼上的。現在我們這一代不用再吃苦,但也因此沒有了拼出個未來的勇氣。”最讓阿Kid感慨的是,年輕世代並非生來就是“草莓族”,但社會的撕裂、認同的混亂再加上國際視野的缺乏,讓他們的企圖心消磨在了路上。

  賴廷禹則告訴導報記者,自己所學的專業在臺灣實在是不好找工作,但又不想碌碌無為地生活,因此選擇來大陸闖蕩。遠離島內紛擾的他覺得,反服貿也好,“太陽花學運”也好,體現的都是臺灣年輕世代缺乏思考的一面。而對“小確幸”價值觀的追捧,實則缺少勇氣去承擔社會責任。在賴廷禹看來,“小確幸”並沒有錯,但臺灣年輕人要的是不用付出就能坐享的“小確幸”,這就很麻煩。事實上,如果拼勁缺失,連真正的“小確幸”也很難獲得。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