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不要讓臺式民主成為“羞詞”

2014年05月14日 14: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4日報道,臺灣《旺報》曾發表社評説,由於臺當局的失能、失信,以至於喪失溝通的能力,加上臺灣政黨政治普遍讓民眾失望,一種“只要我敢主張,又有什麼不可以”的情緒正不斷蔓延,臺灣竟然出現了民主崩壞的徵兆。

  《旺報》認為,這是民粹的危險,更是臺灣民主的危機。這個危機與危險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不管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只要人群社會出現利益的分化、社會階級階層的區別,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與需要,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政策主張、不同的利害關係。即使在古代專制社會,這些不同的利益與政策都需要協調,到了當今人群利益分化更複雜、更細微的後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從另一個角度説,當今社會根本不存在鐵板一塊、利益想法完全一致的“人民”,以及“人民”與“官府”、政權的簡單對抗。

  《旺報》指出,但是,臺灣幾場所謂公民運動下來,這種自居“人民代表”的現象日益嚴重,從事“公民運動”的人士,雖然高喊民主與公民意識的理念,卻往往忽視了其他利益、其他主張人群的聲音,並以人民代表的身分,不斷與當局進行對抗,卻少了進行利益協調、形成政策共識的過程與意願。由這種心態出發,自然認定當局、以及反對自己主張的人群,都是保守派,是沒有“被啟蒙的”愚民,甚至是“政府的打手”、“人民的敵人”。另一方面,則片面認為臺當局已經全面喪失正當性,所以反抗臺當局的人可以採取任何手段,而維持秩序的一方則一定是“獨裁”、專制。反覆激蕩之下,民粹情緒高漲,臺灣也就突然出現了所謂的“革命形勢”了。

  我們認為,民主形態各異,臺灣的民主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變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僅與美國、西方不同,與亞洲其他國家的也很不相同。臺灣的民主,已經可以稱作“臺式民主”。

  “臺式民主”與西方先進國家的民主最大不同特點有三:第一,民粹與民主共生,民粹與民主交替發揮作用。有時候,民粹就是民主,民粹在很多時候影響力與正當性竟然大於民主。第二,選舉政治的基本要素是存在的,但是政黨政治關係是你死我活的革命關係,也就是説,選舉形式是民主的,但政黨政治是反民主的。第三,極端意識形態挂帥,反民生、反經濟、反和平成了政黨的政策主張。這些因素,本來是民主的毒素,但是在臺灣是合理存在的。

  以上三點,是“臺式民主”的怪現象。本來以為,臺灣民主會越來越成熟,但是看來上述特點卻是越來越凸顯。臺灣民主的發展出現了非正常化。這是不妙的跡象。

  我們衷心期望,臺灣的民主能夠重返正道,不要讓臺式民主成為笑話以及“羞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