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10日發表評論文章説,臺灣新黨陳麗玲表示,愈來愈多大陸配偶在臺灣生下“新臺灣之子”,需要有更正確的臺灣史觀,這次課綱修正加入日本殖民臺灣史觀,提升臺灣的主體性,避免被皇民化思想污染,民進黨應該力挺,怎麼會為反對而反對。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青年團體組成的“抗獨史陣線”,日前在臺灣“教育部”大門前召開記者會,高喊“撥亂反正、絕不妥協”,學生並上演行動劇,以剪刀剪斷鎖鏈,象徵剪斷臺灣與日本的連結,去日本化。
陳麗玲説,受教育是這群學生,也才知道受教育的權益,學生團體站出來,為以後學弟妹導正思想,是應該掌聲鼓勵。
她舉韓國政府去年11月,由韓國教育部發文給21家書商,針對歷史不正確不改進將停止出版權,這代表什麼?就是史觀要正確,反觀臺灣經過陳水扁當局執政,把教科書改得亂七八糟,現在透過課綱修正,把錯誤用語糾正是應該。
陳麗玲説,以法律來説,如果用語錯誤,容易導致誤解,這種狀況與課綱修正道理一樣,拿日本統治臺灣來説,如果不把日本殖民統治觀念説清楚,會導致皇民化思想,如果認為日本是統治不是殖民心態,那以前日據時代臺灣人不能受教育是對的嗎?
另外,荷蘭西班牙“治臺”,這次課綱改為荷蘭西班牙“入臺”,這也很正確,陳麗玲説,這跟殖民概念一樣,如果這樣用語都説錯誤,請問怎樣的用語才是正確?
陳麗玲説,這次民進黨執政6縣市揚言抵制新課綱,只能説,以前國民黨沒有重視課綱修正,任由陳水扁當局執政期間“去中國化”,課綱用語不加“殖民”,那幾乎就是稱臣,就是皇民化,這樣教育下一代對嗎?
她嚴肅説,臺灣新住民人數比例增加,透過婚姻所生的“新臺灣之子”也增加,這群小孩讀高中,如果歷史課本不加入或不談一談殖民,知道荷蘭西班牙日本不是合法取得臺灣政權,不會有完整概念,名詞用語不對,往後發展的論述都不對,只能接受完全皇民觀念,這樣對嗎?
陳麗玲説,不正確的歷史教材,沒有産生正確的臺灣史觀,就算以後民進黨執政,看到下一代高中生接受日本皇民化思想,可以接受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