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的“全球佈局”既不見林也不見樹

2011年10月12日 15: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是一個小規模經濟體,一定要走外向經濟的發展道路。由於蔡英文在公佈《十年政綱》的兩岸經貿篇的記者會上,明白表示不接受“九二共識”,使得事後各方討論的焦點都集中在“九二共識”這類的問題上,反而比較少人去分析探討蔡英文兩岸政綱的內容。

  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12日發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龐建國的特稿文章指出,綜觀蔡英文《十年政綱》“兩岸經貿篇”的內容,蔡英文對於兩岸經貿的分析明顯地以偏蓋全、張冠李戴,我們不能不加以指陳。
  
  文章説,“兩岸經貿篇”有三個核心理念,分別是“提升臺灣的全球競爭力”、“維持臺灣的經濟自主性”、以及“重視臺灣弱勢産業的經濟權益”。在蔡英文的解釋中,這三個核心理念都有一個共通的邏輯,那就是:都是兩岸經貿惹的禍!
  
  蔡英文認為,擴大兩岸經貿往來會使得臺灣在全球的經貿體系中更加邊緣化;兩岸經貿會使得臺灣落入從屬地位,失去經濟的主自性;是兩岸經貿使得臺灣的薪資停滯和所得分配惡化。但是,這些問題真的是因為兩岸經貿造成的嗎?
  
  其實,稍微把視野放大一些,我們會發現,恐怕不是兩岸經貿導致了這些問題,而是全球化帶來了這些挑戰。
  
  大家都曉得,臺灣是一個小規模經濟體,所以,一定要走外向經濟的發展道路,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找到合適的定位,然後,善用本身的利基,發展有競爭力的産業。而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跨國性地佈局産業鏈,將各種生産要素做最有利的組合,是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法門。所以,産業發展不可避免地要配合全球化的競爭,進行海外投資或者引入外資。至於説要去哪投資?以及有哪些外資願意到來?就要看獲利的比較。
  
  換句話説,企業投資就是將本求利,賠錢的生意沒有人會幹。企業自己會評估該去那兒投資,該如何進行産業鏈的佈局,才能提升全球的競爭力。能賺錢的地方,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到來,擋也擋不住。賺不了錢的地方,再怎麼鼓勵,也不會有人想去。臺商西進大陸,就是全球化競爭之下的選擇,而今天臺灣能夠進得了全球排行榜的企業,有哪一家沒有在大陸投資?李登輝執政的時候,要求“戒急用忍”,鼓勵企業“南進”東南亞地區;陳水扁執政時期,要求企業界配合去中美洲地區投資。結果如何?多少臺商血本無歸,甚至於淪為通緝犯!
  
  事實上,多年以來,臺灣官方從未鼓勵臺商去大陸投資,對於去大陸投資所設的限制和門坎,一直高於去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的,臺灣官方對於其他外資的來臺投資都是張開雙手,唯獨對於陸資來臺設下一大堆的限制。

  不客氣的説,蔡英文在政綱中所強調的“全球佈局”,既不見林,也不見樹。説她不見林,是因為她所批評的兩岸經貿帶給臺灣的負面影響,如薪資停滯和所得分配惡化,其實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結果。全球化所帶來的“贏者圈”和“輸者圈”現象,並不是臺灣獨有的,而是舉世都得面對的通病。任何人執政,都應該認真處理這種小老百姓的痛苦,但不能以偏蓋全地把原因歸疚給兩岸經貿。
  
  説蔡英文不見樹,是因為她看不到在兩岸經貿往來的同時,臺灣的旁邊還有許多競爭者,都想進入大陸市場,或者利用大陸市場走向世界。別的不説,在ECFA簽署之後,原先不那麼熱心推動中日韓高峰會的韓國,忽然積極主動了起來。

  文章最後説,臺灣如果不願善用兩岸經貿的利基,別人可正等著要遞補卡位。在這種情況下,強調要以“從世界走向中國”來取代“從中國走向世界”,恐怕不僅是繞遠路,而根本是鑽死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