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臺大畢業典禮,很多貴賓對畢業生説了祝福期許的話,但所有的話都不如校長李嗣涔所説“臺大學生當show girl有點可惜”更吸引媒體注意。臺灣《聯合晚報》6日發表社論指出:單就這點,恐怕就足以令李校長感到氣餒吧!因為這反而證明了,社會大眾對具有“吸睛效果”的庸俗話題更感興趣。社論摘錄如下:
從社會變遷的角度看,臺灣已然多元化,而功利化的趨勢更不待言,名利雙收的行業,一定更吸引年輕人趨之若鶩。早先,“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是臺大精英典型出路。二、三十年前,臺灣走向本土化和民主改革的過程,大學生表達關切臺灣轉型和社會正義,多認為是不可缺席的使命。這幾年,社會多元開放的現象之一,就是更加世俗化的成就標準,加上觀念開放,傳統的職業和階級觀念皆有所改變。此時此刻,如果師長強調大學生應做更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可能會讓年輕人自己作出不同的詮釋,甚至感覺有代溝上的落差。畢竟,社會提供的選擇條件,是比幾十年前大大不同了。誰説演藝事業一定就是“可惜”呢?即便演藝事業,難道就僅僅只靠外表,靠擠胸露乳嗎?
拿當下正紅的“臺大五姬”、“臺大十三妹”為例,其實只是所有臺大學生當中的極少個案。這些聰慧美少女也許對自己具有階段性的生涯規劃,是否一直以扮演花瓶為自己的事業定位,也是智慧考驗。演藝事業是條起落極大、風險相對高的行業,不太可能只靠身材和面孔出頭。演藝圈的光環如果全投注在和爆乳、露股溝相關的新聞,恐怕出問題的是全社會、而非僅僅臺大生的價值觀了。島外的演藝圈,不乏高學歷的智慧型從業者,臺灣是否可能也走向那個方向?
李嗣涔校長的感嘆,還是具有正面提醒的價值。不管是否臺大畢業生,重點是自我期許和定位。所以,大學老師與其感嘆辛苦教出來的精英學生投身演藝事業,不如教導年輕人具備對職業生涯的判斷力,畢竟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
[責任編輯: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