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鄉村座談標誌兩岸基層民眾交往進入新階段

2009年07月23日 13: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7月23日電 《澳門日報》23日刊出社論説,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和臺灣省農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22日在上海落幕。通過此次活動,臺灣農民特別是中南部農民第一次實現了集中大規模到大陸參訪交流。鄉村座談是繼海峽論壇之後兩岸民間交流的創舉。鄉村座談推進兩岸民間大交流,畢竟海峽兩岸許多事情要靠民間來做,要得到兩岸最廣大民眾的支援。大陸常説“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其要義和真諦也就在這裡。

  文章摘錄如下: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和臺灣省農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22日在上海朱家角鎮落幕。鄉村座談是繼海峽論壇之後兩岸民間交流的創舉,值得大力推廣。鄉村座談推進兩岸民間大交流,畢竟海峽兩岸許多事情要靠民間來做,要得到兩岸最廣大民眾的支援。大陸常説“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其要義和真諦也就在這裡。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是在兩岸關係新的起點上舉行的。通過此次活動,臺灣農民、特別是中南部農民第一次實現了集中、大規模到大陸參訪交流。在兩天的座談活動中,兩岸近四百名代表就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雙方農業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加強基層的交流、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深入探討。這意味著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已從單純的技術交流、農産品貿易階段,跨入兩岸基層農業生産者直接交流、溝通與合作的新階段。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發表了“共同建議”,包括“構築兩岸基層鄉村定期對話交流的平臺”、“建立日常協調溝通的工作機構”、“切實維護和發展兩岸農民的利益”、“加強兩岸農業傳統文化的交流”、“促進結對子鄉村建設發展”等五點內容。

  經過深入的座談交流,海峽兩岸的近六十個鄉村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自主結成了三十個農業合作對子,並簽署了“兩岸鄉村農業合作備忘錄”。今後,結成合作對子的兩岸鄉村將按照“自主選擇、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定期溝通”的原則,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共同篩選出的重點領域,加強資訊溝通、開展項目合作、鼓勵人員互訪,以適應進一步合作的新需要。臺灣省農會常務監事蕭景田説:“兩岸鄉村結對子是一個很好的基層交流合作模式,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兩岸鄉村結成合作對子,為未來的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以及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固基石。”

  由於産業分工,又由於地區差別,臺灣中南部經濟相對比較落後,那裏的農民對外界尤其是對大陸的了解較少,更談不上有所來往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介紹説,在一百多名臺灣與會代表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首次來大陸參訪交流。這種天然的缺失,卻給了某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可乘之機,他們對大陸大肆抹黑,製造兩岸對立,甚至鼓吹“一邊一國”,灌輸深綠思想搞“臺獨”,似乎在中南部很有市場。

  其實,通過兩岸民間不斷持續深入的交流交往,操控和利用民意不會永遠見效,這些謊言很容易戳穿,一時的假像也容易打破。高雄縣六龜鄉農民、鄉農會總幹事邱蘭英説:“舉辦兩岸鄉村座談活動,深入開展基層農業生産者之間的直接交流與合作,這充分反映了臺灣基層農民的呼聲與期盼。”其實,臺灣中南部農民真正需要什麼,在想什麼,大陸是十分理解的。近年來,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臺農業政策,使臺農深感受益。

  近年,隨著農産品貿易的漸次興起,一些有影響的臺灣農産品尤其是水果展銷會“登陸”,臺灣農民開始跟大陸消費者直接接觸,比較真切地了解了大陸的消費市場。兩岸直航,帶動臺灣水果出口大幅增加。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由於政策不鼓勵,水果每年出口到大陸的量約在一千到二千公噸左右。但今年兩岸關係緩和,加上直航開放,對岸陸續開放臺灣水果輸入,部分水果甚至零關稅,帶動臺灣水果外銷大陸激增百分之一百五十。一位臺灣農民表示,水果豐産滯銷時,心裏火急火燎,是來自大陸的緊急採購保住了自己的勞動成果。

  兩岸鄉村座談的舉辦,標誌著兩岸基層民眾交往邁上了新臺階、進入了新階段。通過鄉村座談這一橋梁,將兩岸農業合作從技術交流和産業合作、農産品貿易階段發展到兩岸農民直接溝通、兩岸基層直接交流階段。兩岸鄉村座談的深入開展,必將掀起兩岸民間交流的新高潮。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