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三通”開啟雙贏路 前行尚需穩步

2008年12月17日 12:21: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12月16日電 美國《僑報》12月16日發表社論《“大三通”開啟雙贏路 前行尚需穩步》指出,兩岸走向經濟統合不等於同步走向政治統合。“臺獨”空間被擠壓,不等於“統一”距離被拉近。兩岸在建立政治互信方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要抵達目的地,還要戒急戒躁,做好迎接暴風驟雨與暗礁險灘的準備。

  社論摘錄如下:

  2008年12月15日,無疑已經成為兩岸關係史上重重的一個刻度點,海內外華人為之興奮,全球為之矚目——包括海上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的“兩岸直接三通”,即各界所稱“兩岸大三通”當日宣佈實現。

  自1949來以來,一道淺淺的海灣致使兩岸隔絕近60年,甚至一度炮火相向。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形容的“鄉愁”也就此魂牽夢繞了兩岸同胞半個多世紀。至1979年元旦,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後來被概括為“兩岸直接三通”的“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主張。因此,“三通”成了兩岸間夢想也已有近30年。光這一坎坷曲折的半個多世紀之路,足顯“大三通”于兩岸關係的重大歷史意義:

  首先,正如兩岸特別是臺灣民眾所殷切期望的,“大三通”首要之意義在於拼經濟。30年來,臺灣方面一再誤判大陸及國際形勢,特別是李登輝、陳水扁在任時期,玩民生經濟於股掌之間,不斷鼓吹“臺獨”意識,大肆操縱政治權術,使得當年名列“亞洲四小龍”的臺灣自此走上沉淪的不歸路,直至今日在國際上面臨政治、經濟雙雙邊緣化的境地。今年以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是使得臺灣雪上加霜。

  “合則兩利,通則雙贏”。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往來已發展至密不可分的程度。如今,兩岸“大三通”,“一日生活圈”成為現實,經濟、資訊往來不再繞圈子,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而且,兩岸優勢互補,一個活力無窮的“大中華經濟圈”呼之欲出,最終將産生多大的經濟效益,竟一時難以估量。

  其次,以經濟聯動為催化劑,兩岸關係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由頻繁的往來所構築起來的經濟、政治、文化紐帶,勢必使兩岸不可逆轉地走向和解與融合,“臺獨”的空間被擠壓。正如大陸國臺辦主任王毅所説,實現“三通”後,兩岸關係將迎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發展的嶄新局面;馬英九15日也評價這樣“大三通”將為兩岸帶來結構性轉變:“代表兩岸和解,不再走過去對立衝突的路線、用談判取代對立、以和解取代衝突”。

  這確是一件值得額手稱慶的喜事。但是,稱慶報喜之餘,對於今後“大三通”的效應預期及挑戰,兩岸領導人及民眾均需有清醒認識及心理準備:

  首先,雖然馬英九説,“三通”啟航,“戒急用忍”走入歷史,但是,對於“三通”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預期效應,還是應該從長計議。就像當年大陸開放臺商登陸投資一樣,讓臺商真正體味、讓兩岸真正看到此舉的實質意義,絕不是一兩年就完成的。再如,開放臺灣農産品到大陸,開放大陸游客旅臺,其效果也未“立竿見影”。如今,全球經濟不景氣,已經數年經濟低迷之痛、急切得到改變的臺灣民眾,難免會對“大三通”過度樂觀。而“大三通”之相關配套、初見效應均需時間。

  其次,經濟與人員往來頻繁,既有融合的一面,也有摩擦的一面。這是經濟往來的必然規律。中美建交30年來,是經貿關係大發展的30年,也是激烈摩擦的30年。但這恰恰是正常的經貿往來之路,在摩擦中達成進一步的相互理解,進而促進經貿關係往更深、更廣的領域延展。這一規律並不會因為兩岸的骨肉情而改變,更何況,兩岸雖有相同之文化根本,但畢竟隔絕近60年,其間又有涉及“統獨”等意識形態衝突。故此,兩岸均應預見到這個常態問題,以常態之心應對,切不可因噎廢食。

  第三,要把“大三通”所帶來的兩岸經濟融合,轉化為政治的和解,要面對來自“臺獨”群體的挑戰甚至是發難。雖然目前民進黨已經在野,並居“議院”少數,但其代表的政治勢力,以及能夠動員的政治能量決不能低估。這在張銘清、陳雲林訪台所遭遇的風波中即見端倪。就在“大三通”啟動的當天,對於陳水扁弊案“裝傻”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已放話:馬當局在“三通”直航上並未充分討論,也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全部開放的結果風險很高。而且民進黨隨後也發表聲明,提“三通”對所謂“民主”、“主權”、“國安”、“經濟及社會”的四大傷害。可以預料,以“臺獨”、“本土”意識為訴求,今後會有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各種手段。

  而且,兩岸走向經濟統合不等於同步走向政治統合。即使對於馬英九和國民黨當局,兩者是分得很清楚的。“臺獨”空間被擠壓,不等於“統一”距離被拉近。兩岸在建立政治互信方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欲速而不達”,這一點各方要有清醒的認識。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畢竟只能是我們對於“三通”所帶給兩岸關係新局面的美好祝福和期冀。要抵達目的,還要戒急戒躁,做好迎接暴風驟雨與暗礁險灘的準備。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