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馬克龍對決勒龐”標誌法國政局進入新時代

2017年04月26日 10:03: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在國際社會遭遇2016年連續的黑天鵝事件之後,法國總統大選閃亮登場,大有步其後塵之勢。經過第二輪的選舉,親歐的中間派新人艾曼努爾 馬克龍、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 勒龐脫穎而出,民意統計結果分別為23.9%和21.4%。

  此次選舉一個重要關注點在於,法國民眾表現出對此次選舉的極大熱情。大選首場電視辯論中引來1000萬法國民眾收看,與相對於總人口只有6500萬的法國而言,可謂盛舉。不禁讓人聯想到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競選時期的法國民眾。當時民眾參與度頗高,參投率達到85%。不過,民眾熱情的背後,則是對法國未來的擔憂。經濟下滑、恐怖主義襲擊、難民問題、法德關係走向以及歐洲身份的迷失,無不困擾著以浪漫主義自居的法國。

  內憂外患,危中有機

  從內部發展而言,法國經濟長期低迷,經濟增長率徘徊在0.1%-0.3%,失業率居高不下。從大的外部環境而言,奧朗德政府對敘利亞持續干涉的對外政策滋生了恐怖主義,導致恐怖襲擊頻發,民眾不安全感加劇。加上歐洲難民危機,造成了政治選民的嚴重分裂與對抗,最終分裂為歡迎外國移民與反對外國移民的選民的兩大對立陣營。因此,經濟發展問題、公共安全問題和移民問題將是兩位候選人極力爭取選民的賣點,誰能迎合民眾成為當選的重要因素。

  歐洲身份迷失

  兩位候選人在對待歐洲的問題上立場相左。歐盟的重心由於法德核心中法國的式微而倒向了德國。對此,勒龐的態度堅決,主張脫歐,而馬克龍則宣稱復興法德核心的歐洲。法國是建設歐盟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的主要創始國,包括法國外長羅伯特 舒曼在內的多國精英推動了歐盟的誕生。如今的法國精英欲徹底告別歐洲的舉動步調邁的過大,是對歐洲的法國思想的徹底背離。法國一旦脫歐不是否認歐盟,而是否定法國自身。

  兩位候選人的天枰已經傾斜

  第二輪選舉結束後,兩位候選人的天枰已經傾斜。一項選民意願的民調顯示,馬克龍將以高出另一名候選人勒龐38%到62%的選票獲勝,這位39歲的政客人氣很旺。此時,一些政治人物紛紛倒向馬克龍德陣營起到關鍵作用。共和黨候選人菲永承認敗選,號召其支援者轉而投向馬克龍,帶有明顯的保留傳統,挑戰民粹主義的涵義。菲永在競選期間是法國傳統主義者的代表,是一位紮根省市和天主教傳統的草根,其主張國家復興的首要條件“尊重過去,接受歷史和認同我們的英雄”無疑帶有很強的回歸戴高樂主義的正統性。

  馬克龍與勒龐無論誰將走到最後,都標誌著社會黨和共和黨輪替執政的高度穩定的大選格局已經坍塌,法國政局進入一個新的政治時代。(范斯聰 武漢大學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講師,催裕仁 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碩士生)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