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襲敘利亞,一些臺灣學者將其描述成特朗普氣定神閒執行既定劇本的“大勝利”。不得不説,這是一種一廂情願、立場先行的思維方式,忽視了當前特朗普政府最關注的“內政因素”和危機。那麼,特朗普突襲敘利亞是在給誰看?
第一,特朗普上臺以來,在國內面臨多重掣肘,不久之前他在醫保改革立法上剛剛遭受重大挫敗,而內閣成員的快速變動又加劇了他的政權危機。因此,特朗普本次果斷地做出轟炸敘利亞的決定,國內政治的考慮至關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學者將特朗普形容成為日本2009~2012年的鳩山-菅直人-野田民主黨政權,缺乏外交經驗,忽視專家意見,容易外交冒進。目前來看,恐襲敘利亞的後續效應已經顯現:美俄熱線已經切斷、對抗程度加劇;更出乎意料地推動國際油價大漲,這一系列後果都需要特朗普政府來承擔。
第二,特朗普因長期在軍火採購上得罪軍火商,所以此次的轟炸是代表特朗普與軍火商和解第一步。尤其是在他一上任,就特別把各種武器的價格,大肆刪減,導致美國很多軍火商已經不高興,故而特朗普轟炸敘利亞用59枚戰斧巡弋導彈,而不動用地面部隊,或是航母打擊群,就已經凸顯特朗普意圖向軍火商表示善意。
第三,特朗普也想漂白自己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特朗普上臺以來最為國內詬病的就是他在選舉期間與俄羅斯的“聯繫”,已經俄羅斯在其勝選中所發揮的作用。因此,此次打擊敘利亞就是凸顯自己與俄羅斯不是勾結,以證明特朗普具有自主的決斷能力,而並不受制于俄羅斯。
第四,不排除未來美國在中東的關注比重會進一步增加。從特朗普國安團隊目前的構成來看,防長馬蒂斯曾指揮部隊參與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國務卿蒂勒森也長期與伊拉克庫爾德當局進行石油交涉;新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也參與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可以説都是名副其實的“中東派”。
由此可見,未來特朗普政府的重心也將會聚集在中東,並試圖恢復以往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以堅定盟友以色列為核心,在其四週國家擴大部署,以保障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安全生存,同樣也可以確保美國在中東利益的平衡與對相關議題的“再主導”權。
當然,特朗普之所以會如此思考,是因為前兩任總統長期忽視了以色列,甚至還異想天開地希望中東出現“阿拉伯之春”,從而根本解決中東國家與美國在政治文化上的隔閡。這一策略的直接後果就是,現今中東世界沒有一個像以色列一樣的強大盟友來維持中東的地區秩序。我們就不難理解,特朗普在競選時,為何常常把“恢復美國在中東利益”與“以色列的作用”綁定在一起。實際上,在美國轟炸敘利亞之前,敘利亞與以色列已經因邊境問題發生了不少摩擦,進而導致美國下定決心教訓一下敘利亞。
除了這四個直接因素外,美國還順便給其他不把特朗普政府當回事的國家展示實力,尤其是朝鮮以及與美國離心傾向愈發明顯的傳統盟國。從這些因素看來,很多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是“政治素人”的説法,其實很難站住腳。這次轟炸敘利亞凸顯他力圖控制美國政治的野心和手段。同時,這也昭示了他的中東政策將與奧巴馬時代有很大的變化。(作者是姚錦祥,王裕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