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不少力量試圖打破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但都以失敗告終,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建立正是緊隨這些失敗。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於2016年正式啟動,啟動資本500億美元,由5個金磚國家均攤。金磚銀行啟動資本中的100億美元將由五個國家以現金方式均攤,其餘400億美元將作為擔保,用於從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融資。為了給落後國家提供較好的金融平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允許非金磚成員國的其他國家加入。簡言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挑戰世界銀行在現行國際體制裏所扮演的角色。
實際上,世界銀行的作用已經被削弱。在發展資金借貸方面,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巴西國家開發銀行等正逐步取代世界銀行的地位。此外,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巴西國家開發銀行在貸款總量上已經超出了世界銀行,而且巴西國家開發銀行也在南非、英國以及烏拉圭都設立了分行。世界銀行之所以如此有影響力,是因為它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另一個臂膀”,滿足西方金融寡頭們的監視需求。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操控了國際清算銀行的決策權。一些落後國家因遭到國際清算銀行的“勒索”,被迫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某些協議,進而避免自己國家被凍結在國際信貸體系之外。
有財經媒體評論認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重心將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上,但很少有分析提到與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一同設立的還有涉及千億美元的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中國將出資410億美元,為這一應急儲備安排的建立提供保障,成為這一外匯貨幣庫的基石。此外,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將分別出資180億美元,南非出資50億美元,作為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啟動資金。
國際媒體都將注意力放在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但殊不知應急儲備安排的作用或許更重要。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能讓在財政方面有困難的金磚成員國走出困境,還能使成員國有效規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華爾街的各種限制和制裁。在194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之初,其主要作用便是為一些無法償還債務的國家提供短期的臨時救濟。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東盟國家與中、日、韓三國于2010年簽署了《清邁協議》,初始外匯儲備達1200億美元,2012年儲備額被提升至2400億美元。但《清邁協議》有三個明顯的局限性。首先,該協議局限于亞洲區域內。第二,它局限于互惠外匯信貸。第三,也是局限性最大的一點,《清邁協議》仍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公共採購法相關聯。反觀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則不會受到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各種制約和限制。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