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默克爾為何而來

2012年02月02日 10:30:00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歐債危機尚未解除,伊朗局勢仍舊緊張,世界經濟震蕩下行,中德均難獨善其身。默克爾把2012年的首個歐洲外國家出訪定在中國,有一種“求解東方”的意味。但無論什麼議題,兩國總要先“交心”,後共事

  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於2月2日至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掀開今年中德兩國高層交往開篇之作。此次訪華被默克爾稱為“雙方緊密合作的新一步”。

  根據外界預測,默克爾為期兩天的訪問將可能談及歐債危機、中德兩國經貿關係等實質性問題,並還將就中東地區局勢同中方展開討論。

  談歐債——

  信心比資金更重要

  在歐債危機尚未解除的背景下,默克爾的訪華將更具務實意義。德國媒體認為,默克爾此次訪華將會對中國展開歐元攻勢以緩解歐債危機,這其中就包括遊説中國政府將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一部分投入歐元區,以改變中國“對歐元區無動於衷”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默克爾此次訪華恰逢歐盟峰會結束,歐元區永久救助機制ESM正式確立,而這一機制需要得到多方注資。

  但對這一猜測,有關國際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默克爾此次訪華並不一定是尋求中國金援。“理由很簡單,德國自己都沒有大規模出資援歐,有什麼理由要求中國大規模出資呢?這説明德國對於歐債危機的解決有自己的思路。”

  實際上很多歐洲國家的央行也曾多次表示自己最需要的並不是錢,而是世界其他國家站在歐洲立場上共同分析遇到的困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此,默克爾在歐債問題上,側重點可能有所不同。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就表示,默克爾在中國發表有關歐元及金融貨幣問題演講時,可能會強調維護歐元地位的重要性。《華爾街日報》援引兩位不願具名的德國官員的話表示,默克爾將遊説中國重拾對歐洲領導人穩定歐元區的信心。

  談伊核——

  分歧明顯,期望不高

  德國政府消息人士稱,默克爾將利用訪華機會敦促中國政府削減從伊朗進口石油的份額。這名消息人士説,“勸説中國不要增加從伊朗進口石油,這符合德國的利益。如果中國願意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那將更好。”

  而默克爾在此前政府網站視頻講話中談到,德國與中國雖然在某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針對伊朗的制裁以及伊朗核問題,但高層互訪與對話是尋求問題解決的最佳途徑。

  但也有專家表示,默克爾在訪華期間,肯定不會對伊朗問題保持緘默,但要想使伊朗成為重要議題,似乎也不太可能。

  實際上,中德關於中東、伊朗的態度鮮明,中國已多次表示不支援對伊朗進行石油方面的制裁,歐盟剛剛做出制裁的決議,雙方對彼此立場都比較清楚。德國即便試圖勸説中國,以擴大制裁伊朗的範圍,怕更多也是形式上的,不大可能抱有過高期望,

  談經貿——

  新興國家來頭不小

  歐債問題重在信心,伊朗問題分歧明顯,剩下的務實議題就只有一個:中德經貿。有分析此前認為,在很大程度上,中德經貿問題決定了世界經濟復蘇的速度與力度。

  訪華前夕,默克爾就曾表示,德中兩國現在的任務是將去年兩國政府磋商中制定的合作協議轉化為現實,尤其是環境和氣候保護、發展和利用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去年以來,中德兩國就保持著高規格、高密度的互訪,還舉行了首輪政府磋商,這也是中國首次與歐盟國家建立如此高級別的政府磋商機制。

  中德兩國同為實體經濟大國、主要出口國,合作基礎好,經濟互補性強。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月到11月,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318.69億歐元,同比增長11.1%。有分析認為,出於對德國自身利益的考慮,默克爾選擇此時訪華也是因為“德國現在已經意識到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對德國的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