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大學為何“搖身一變”成了開發商?

2012年02月22日 09:34:00  來源:濟南日報
字號:    

  黎青 作 

  2月20日,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參加省兩會期間政協科技界聯組討論時,再次提及高校債務問題。他表示高校“滿腦子都是債務,被人追得跟楊白勞一樣,哪有心思辦大學”?在談及利用土地置換的方式化解債務危機時,姜大明説,現在不是教育家辦學,而是房地産商在辦大學了。 

  事實上,高校高債務問題在前幾年便已充分曝出,有些大學每年光支付貸款利息就高達數億元,其償還債務難度可想而知,一些大學也因此而陷入破産與倒閉危機。當然,以公辦為主體的國內大學,有政府部門為其作後盾,即便“被人追得跟楊白勞似的”,多半也沒有破産和倒閉之虞。不過,債務畢竟是懸在大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力償債的大學,少不了要去四處化緣,“化緣之缽”替代了“教育之鼎”,債務重壓之下的大學不再由教育家辦學,而是成了房地産商辦學,這樣的觀點不是誇張,而是一針見血。 

  其實,高校債務問題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造孽。當初大學舉債,與其説是出於教育目的,毋寧説是有著強烈的利益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肆圈地、大興土木所致,這些大學鉅資打造的郊區校園和樓宇,除了欠下一屁股債,甚至還飽受教師與學生的腹誹。假如大學舉債的利益訴求不被破除,由此而捅出的簍子,最終有可能由政府部門通過“化債”的方式為其擦屁股。 

  不過,當“土地置換”赫然被列入“高校化債”的舉措之一時,也是令人擔憂的。高校通過買賣地皮償債已飽受詬病,一些大學因為擴張而用出賣老校區的土地來償債,更是對大學文化積澱的摧毀。尤其是,有些大學恐怕沒等開發商來辦大學,大學自己卻搖身一變成了開發商,這才是真正的笑話。 

  事實上,只要遵從辦學規律,鋼鐵大王卡內基照樣可以成功辦起世界著名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可見,相比商人辦學,大學本身的商人化,其實才最為可怕,而這也正是大學成為債務黑洞製造者的根源所在。(吳江 原題:“大學成地産商”比“地産商辦大學”更可怕)

[責任編輯:樊玉嬌]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