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作文題裏看開放和包容
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時代的作文題,高考作文題也是時代變遷的紀錄者。以今年的三張全國卷的高考作文題為例,就有一股撲面而來的新風,讓人感受到這個時代的細微的變化、持續的進步,執著向上的力量。
全國卷一和卷二有異曲同工之妙。卷一是從“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用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這一組詞彙中任意挑兩三個,展開論述。卷二則是從六句詩中任意挑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全國卷三則直接將高考這一社會重大命題端到了考生面前,要求考生談談自己心目中的高考。
這些詞句裏面是有各種不同的組合的,不同的組合也必然帶來不同的化學反應。高鐵和移動支付組合,可以得出一個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的中國;當大熊貓、中華美食和京劇組合在一起時,頓時一個傳統中國之美躍然紙上。而一帶一路和長城組合,讓人聯想起一個曾經封閉的中國和一個開放的中國的不同。
作文題難能可貴的是沒有排斥問題,比如在全國一卷中,出現了空氣污染這個詞彙,只看到中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巨大發展,而看不到污染問題,這同樣是不全面的。還有全國卷三的“怎麼看待高考”,高考既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作文題沒有預設前提,而是用一個開放的態度鼓勵大家思考,引導大家説出自己的見解。
空氣污染和高考改革一直是社會熱點話題,它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自然也應該是年輕人的話題。如何看待圍繞在它們身上的種種不同的聲音,正是整個社會包括年輕人在內,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出這樣的命題本身就暗含了對不同觀點,甚至截然不同的觀點的認可,對開門納諫、討論問題精神的鼓勵。
開放的命題,必然帶來開放的觀點,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很顯然不會只有一種答案,也不會只有一種聲音。這是不吝于讚美,也聽得進批評的姿態。
某種程度上説,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更開放更包容,不回避問題,不誇大問題,扎紮實實,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往前走。中國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一個年輕人面對這些問題時的態度和思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育的成效,也反映出社會價值觀的取捨。
不回避問題,鼓勵社會討論,既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一種直面問題的勇氣,更洋溢著相信社會能解決問題的自信。高考作文題因為其巨大的影響力,其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學子在考場上回答這些問題時,場外,全社會同樣也在思考這些問題。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