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汽車駕駛、語音識別、下棋、打牌之後,或許又有一個人類智慧領域要被人工智慧攻陷了。美國矽谷一家公司讓人工智慧程式全程負責股票交易,據稱收益已超越公司設定的內部指標。這家名為“感知力”技術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巴巴克 霍查特認為,人類進行股票交易時太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人類有偏見,會感情用事”。(據新華社電)
若干年前,有人暢想未來人類的體態構造,一定是這樣的:一顆碩大無比的腦袋,配以圓滾滾的肚子以及纖細的四肢。“用進廢退”嘛,大腦發達了,四肢退化了,人就成了ET外星人般的“大頭怪物”。如果連下棋、打牌、寫作、繪畫、炒股票等高級腦力勞動都可以請機器人代勞,説不定未來人類普遍“腦萎縮”。
股民炒股,多以人工推薦為主,無論是牛人還是組合,主要是基於個人的判斷。由於散戶缺乏專業知識,獲取資訊渠道受限,他們大多聽消息、跟別人炒股,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大多無效。此外,散戶不可能時時盯著大盤,無法做到有效擇時交易,往往錯過好的交易時機。機器人炒股,個股的各種資訊將被做成一個個可以量化的、冰冷的標簽,用戶基於自己的風險偏好(激進、穩健、保守)和投資偏好(短期、中期、長期),對標簽進行自由組合設定,交給機器人,然後就坐等財神爺來敲門。這是機器人炒股給我們描繪的願景。
和我一樣,相信許多人聽到機器人炒股之後的第一反應是:靠不靠譜?要知道,炒股是一种經濟博弈,也是人與人玩的遊戲,玩的不僅是經濟,還有人性,機器人橫插一杠,變成人機遊戲,機器人能否勝出,有待觀察。譬如説,滿天飛的“消息”,真真假假,機器人是否擁有笑看風雲的定力、洞穿人性的“慧眼”?大戶在操作,翻雲覆雨,只認大數據的機器人會不會被大戶“玩殘”?人性奧妙,永遠不是機器人能懂的。
迄今為止,人工智慧所依賴的深度學習技術是一個“黑箱”。即便是開發者本人,都無法預知機器人的下一個決定到底是什麼,這給機器人炒股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也讓投資者增加了不信任感。機器人在做,人在看。機器人炒股,聽上去高大上,説到底還是人在操縱,根據某些指標、信號、走勢買入賣出,機器不過是機械的操盤手。
人與人之間玩的遊戲,變成人機遊戲,甚至成了機機遊戲,炒股還有那麼好玩嗎?大家把錢交給機器去炒,拼的不是炒股技術,而是電腦技術,還有什麼意思?就像專業棋手都雇用機器人下棋,不再面對面玩,還會有粉絲圍觀嗎,這種職業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連海平)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