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補乘客”遭拒載,活該認倒楣?
背景:早早買好機票,按時抵達機場,是不是就能順利出行?沒想到,有機票不代表就一定能乘飛機。有人到機場辦理登机證,卻被告知航班已經滿座。究其原因,是“機票超售”惹的禍。
廣州日報發表夏振彬的觀點:一個航班總會有乘客因各種原因改變行程,超額賣出一些機票就相當於準備好了“備胎”,航空公司不浪費座位。但如果滿座呢,“多餘的人”就活該倒楣?超售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缺乏充分告知、平等協商的商業精神,可怕的是暗箱操作。超售的後續服務以及賠償問題也常常是矛盾焦點。很多乘客覺得航空公司的賠償不過毛毛雨,根本彌補不了損失,有的甚至沒有明確標準。反觀國外一些航空公司,對超售誤機的處理標準明確、賠償較高,也更容易獲得乘客認同。很多網友還有這樣的經歷,在第三方平臺買機票,平臺承諾“100%出票保障”,但一段時間後卻收到無法出票的短信。平臺搭臺,代理商唱戲,但一旦發生問題,很容易出現相互推脫。還有旅客明明在平臺購票成功,前往機場卻發現乘客名單裏根本沒有自己的名字!有關方面還是要加強監管,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維護消費者權益。有關平臺也該多想辦法,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多點擔當和服務,少些漏洞和套路。
小蔣隨想:買到超售機票的人,其實是給別的乘客當替補,這其實是個風險挺大的事兒。因為,你得寄希望於別人因故退票,才能“轉正”獲得乘機資格。否則,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飛走,自己被“拒載”。更悲催的是,一些乘客在買票時不知道自己是替補,傻乎乎地以為自己將被航班“原裝”帶走,臨了才傻眼。遇到這種情況,乘客能不和航空公司掰扯嗎?能説這是無理取鬧嗎?某些航空公司在這方面遮遮掩掩,顯然是打著自己的利益算盤——航空公司那麼多,航班架次可任選,乘客何必非要當“替補”?恐怕,只有讓乘客稀裏糊塗,超售的票才能賣出去。説白了,某些航空公司或機票代理處有隱瞞真相之嫌。面對超售被拒載的乘客,航空公司本該儘量善後,與乘客妥善協商,或給予賠償,或安排乘坐時間最近的下一班飛機。一些航空公司處置不力,進一步惹惱乘客,説明缺乏相關處置預案,甚至顯露出傲慢無禮的嘴臉。説實話,如今機場修建得恢宏又現代,航空公司購置的飛機先進又高端,但在服務軟體方面,很多時候不盡人意。説到服務,“難點”在於是否用心,是否尊重乘客權益。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