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網評:“見官大三級”,監督不可失

2017年01月05日 10:32:2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字號:    

  “感覺到在紀委,你是監督別人的、是查別人的,沒人監督你”“中紀委這地方,誰查中紀委啊”“紀委這個幹部,反正是就跟過去的監察御史似的吧,見官大三級”……正在熱播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裏,曾經的紀檢幹部,面對鏡頭剖析內心,在回答一個問題:紀檢幹部監督別人,如何被監督?

  權力導致腐敗,紀檢執法權力也不例外。紀檢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幹部不是生活在真空裏,紀檢隊伍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據統計,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共處理38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處分7200余人、談話函詢4500余人次、組織處理2100余人。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紀檢監察幹部,有的曾辦過大案要案,有的曾正氣當先,有的曾是單位業務骨幹。多數紀檢幹部素質過硬不能代表全部,多數紀檢幹部經得住考驗不意味著永遠,打鐵還需自身硬就是要眼光向內、刀鋒向內。

  正人先正己。誰來監督紀委?如何解決好“燈下黑”問題?紀檢機關怎樣“清理好門戶”?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全會上的“三問”無不在劍指“把紀委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正是得益於一支精幹的紀檢隊伍。如何讓反腐敗鬥爭持續有力、有效,也離不開一支讓黨放心、人民信賴、忠誠乾淨擔當的隊伍。然而,在紀檢幹部隊伍裏,交往雜過,圈子不乾淨的有之;明目張膽地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有之;跑風漏氣、以案謀私的有之……“自己一身毛,還説別人是妖怪”,這樣的紀檢幹部很難成為黨風建設的“廉潔擔當”。紀檢幹部在作風和紀律上偏一尺,反腐敗工作就會偏一丈,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何能夠打贏?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制度化才能實現紀檢隊伍“自身硬”。從中央紀委設立幹部監督室將手電筒照向自己,到地方紀委探索建立紀檢監察幹部資格準入制度,再到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管理的“藍牌”“黃牌”“紅牌”創新……執紀者要做遵守紀律的標桿,既不能徒有要求、沒有行動,又不能拘泥以往、缺少創新。更重要的是,織密制度之籠的頂層設計一直沒有缺位,制定《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擬制定《中國共産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等,都是讓紀檢幹部在規定的權力範圍內、規定的執紀邊界內行事。

  實際上,要求其他黨員做到的、要求下級紀檢機關做到的,紀檢幹部和上級紀檢機關首先要做到。每一個優秀的紀檢幹部都是這支隊伍裏的真正脊梁,“我個人並不強大,但絕不能讓黨的紀律輸”“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是沒有得罪紀委書記這個稱謂”“紀檢監察工作需要甘於寂寞、甘於清貧”……這些來自一線紀檢幹部的錚錚誓言都是時代迴響中的一個聲部,他們以行動和表率守住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説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僅在要求紀檢幹部,更是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

  “有人監督、有人看是福,沒人看、沒人想看、沒人敢看是禍。”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的深刻教訓是極好的警示。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即將召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一個“自身硬”的紀檢隊伍、一個“自身硬”的執政大黨,如何展現自我凈化、自我監督的決心,更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