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優秀傳統文化該大大方方走進教材

2016年05月27日 13:3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逐漸深入和紮根于學校教育中,這當然令人欣喜,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不能再被冷落了,它本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令人憂慮的是,社會上又有一些人和機構打學生的主意,那就是當下教育界盛行的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領導重視什麼內容,有關部門就給學校和學生加一門課、增一套書和配一批人。這一現象應該糾正,糾正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大大方方地走進語文教材。

  學校教育主要是以課程為中心,通過教師運用教材和教法完成對學生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框架是課程教材體系。現代教育已經為中小學教育的主要課程做了大致規劃。實踐經驗表明,這樣的課程規劃適宜中小學生,符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除了語文,還有思想品德、歷史、外語、地理、數學、物理、化學,以及音樂、美術在內的藝術類課程和體育等。且不説別的課程,語文責無旁貸,顯然該容納更多的中華文化傳統內容。

  中國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減負已經成為包括教育部門在內的全社會共識。如果在語文課之外再加上什麼課,無疑等於加重學生負擔,效果未必好。

  那麼,作為學校語文教育的重要載體,教材該如何加大中華優秀傳統內容呢?

  一是應當增加古代詩文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在我參加修訂的一套語文教材中,一至六年級相關課文約佔全部課文的30%,每冊最後一個單元集中安排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教材在篇目減少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每冊兩個古詩文單元,古詩文單元佔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

  二是在語文教材的練習設計、口語交際、寫作和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中,滲透進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內容。比如我們編輯的這套教材口語交際中的《交流座右銘》《談談你心目中的君子》,寫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讀精神》,綜合性學習中的《諸子百家初探》《現代社會與儒家思想》等,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三是引導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順勢而為、恰到好處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嵌進教學內容,比如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謙讓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美德。又如《司馬光砸缸》,引導學生理解古人見義“智”為的聰慧與美德等。此外,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多背誦古詩文,在綜合性學習中,讓學生猜字謎、對對聯等,都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有關文件中明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在的問題是,在教材建設中,還有一定的空間可以拓展和發掘,才能使全覆蓋的要求落到實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絕對不是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事兒,是塑造一代人靈魂和建構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大事。這樣的大事必須從娃娃抓起,必須從學校教育抓起,必須從走進語文教材抓起。否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學生頭腦和心中,仍然還是一句空話。(王旭明)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