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實體書店“72小時”不如72變

2016年04月22日 16:03:0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實體書店“72小時”不如72變

  實體書店要順應網際網路時代,適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閱讀方式,在堅守與變革間尋求平衡,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模式,同時,也要懂得“舍得”的內涵與外延,對於書店來講,未來可能就是一個“小實體”時代。

  在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來臨之際,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留住書店,已然是人們共同的呼聲。2014年,中山萬有引力書店計劃結業的消息,促使一群熱愛閱讀的青年人發起一場“72小時書店”公益讀書活動。如今這場活動已開展到第三個年頭,其發起人之一的謝拉姆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彩而富有創意的活動,讓大家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更關注身邊的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況。(4月21日《南方日報》)

  “72小時書店”,是一次拯救實體書店的嘗試,又是一次拯救“實體閱讀”的鞭策。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其中最直接的威脅來自閱讀方式與方法的“逆襲”——手中無書,只要手機上有書就行。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國民每人平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26本。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4.0%,較2014年上升了5.9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增速明顯快得多。

  實體書店必須謀求創新發展。浙江的曉風書屋已把一家分店開進了浙江省人民醫院住院大樓一層。書店進醫院不僅是辦店場所的選擇,而且可以衍生“書香氣息”,讓醫院多一份文化味與書香氣,或許,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醫患之間的緊張氣氛,至少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功效。

  閱讀方式無論如何變化,書籍的核心價值沒有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目前最大的困境與困惑不一定在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或許更在於一些人已養成“不閱讀習慣”——浮躁的社會,讓我們不知不覺放棄閱讀。浮躁導致浮淺,浮淺加劇浮躁,惡性迴圈,互為因果。

  實體書店“72小時”不如“72變”。無論是構建學習型社會、書香社會,還是從提升全民素養與覺悟,都有必要從閱讀開始,從讀書啟程。但是,實體書店要順應網際網路時代,適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閱讀方式,在堅守與變革間尋求平衡,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模式,同時,也要懂得“舍得”的內涵與外延,對於書店來講,未來可能就是一個“小實體”時代。

  李雲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