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身份證,一本學生證,甚至不用本人簽字,就能貸到數萬元。就這樣,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某以28名同學之名,在14家校園金融平臺負債近60萬元,最終絕望跳樓。悲痛之餘,他的家人和同學們還得接著想辦法處理債務。(3月21日《中國青年報》)
雖然這是極端個案,但據中青報記者走訪高校發現,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也在高校中迎來了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的春天,眾多“校園網貸”平臺紛紛到高校“跑馬圈地”。
“校園網貸”進入高校並迅速發展,雖然給大學生消費和理財開闢了新路徑,幫助一些大學生解了燃眉之急,但野蠻生長的校園網貸也讓個別學生陷入重重危機。
首先,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但“校園網貸”推崇的是超前消費和貸款提前使用,一旦消費慾望膨脹,大學生便會陷入連環債務之中。其次,在不少“校園網貸”中,高利息陷阱都隱藏其中,大學生一旦沾染,很容易陷入“利滾利”的怪圈不可自拔,而大部分貸款公司往往採取追索、威逼、到府要賬、盯梢甚至是違法逼債等行為,大學生顧于臉面和學業往往忍氣吞聲,久而久之成為高利貸的犧牲品,付出慘痛的代價。其三,“校園網貸”的出現,尤其是不良放貸行為向高校侵襲後,直接影響到在校學生的正常生活,不僅惡化了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還會引發還債者鋌而走險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個別大學生身陷“校園網貸”的主要原因,除了大學生本人消費理念、理財觀念的不到位之外,還與高校平時對學生的教育缺失有關。
跳樓身亡的鄭某沉湎于貸款賭球,類似的案例還有大學生貸款炒股、貸款高消費等。這些行為都能夠從他們的學業和日常表現中有所反應,對此高校為何未能進行及時的干預和引導呢?這也反映出高校管理的不足。此外,大學生深陷“校園網貸”也與家庭教育缺位有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少了必要的溝通和干預。加之國內大學生從小缺乏必要的金錢觀的培養,難免陷入網貸陷阱。
針對大學生身陷“校園網貸”悲劇的滋生原因,我們必須針對施策,科學干預。
首先是加強大學生教育管理。高校要切實負起責任,改變傳統的放養式管理,既要尊重大學生已經成人希望獨立的成長權益,又要切實擔負起培育身心全面發展的健康合格人才的責任,要注重全方位教育引導和成長干預,而不是放手讓大學生“自由成長”。
因而,高校既要加強對每個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引導教育,更要注重對大學生健康人際關係、科學人生態度、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讓大學生能理性看待金錢,理性對待個人行為,正確面對和把握人生。
其次是家長要走出大學生成人無須多管的誤區,要經常採取電話、微信等方式同孩子進行溝通,經常和孩子就讀學校、輔導員、任課教師等進行交流,了解大學生身心成長狀況,及時幫助其解決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和問題。
更為關鍵的是,金融部門應加強對校園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和干預,嚴肅查處針對大學生的違法放貸行為。發揮以案釋法的作用,加強校園網際網路金融行為的監管,從源頭上杜絕非法“校園網貸”騙局的滋擾,杜絕大學生身陷“校園網貸”悲劇的再次上演。(孔之見)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