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和嘀嘀兩款打車軟體持續近三個月的“燒錢大戰”暫告一段落,其背後金主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的“較量”仍在繼續。微信團隊3月5日宣佈,微信支付介面正式向認證服務號開放,這意味著消費者不用跳出微信即能買到所需商品,實現閉環電商。移動支付格局將出現哪些變化?新電商大戰會否一觸即發?
較量前奏:打車軟體的“燒錢大戰”
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爭奪的焦點,是移動網際網路終端支付入口。打車軟體作為最容易被市場接受的服務之一,成為兩家O2O(線上到線下)商業模式的起點。
在近三個月時間裏,快的打車、嘀嘀打車兩家打車軟體開展了爭奪用戶的“燒錢大戰”,對乘客的補貼經歷了從5元到10元,再到12-20元的變化,由此帶來了用戶數激增。3月伊始,“燒錢大戰”出現降溫跡象,自3月5日起,快的打車對乘客的補貼降至5元。
據了解,之所以接連降低補貼,有內外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由打車軟體補貼帶來的“新打車難”令人始料未及,一旦政府介入監管,可能給軟體帶來生存壓力;另一方面,激增的訂單量帶來了諸多問題,已影響了用戶體驗,如伺服器承壓過大不時崩潰,投訴量上升,工商部門介入等。
此外,還有並未道明的原因是,通過打車軟體已經培養了相當規模的移動支付用戶數,為雙方進一步開展O2O業務提供了用戶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嘀嘀和快的兩家公司對外補貼已達19億元。兩家公司成立以來收入微乎其微,其背後的邏輯是移動支付習慣的培養,以及對其他打車軟體的擠出效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龐敏麗算了一筆賬:騰訊1個月時間花4億元促成2000萬移動支付用戶,成本平均每個用戶20元,相較于其他應用在應用商店等行銷渠道的推廣費用,旗鼓相當,並遠遠低於電商行業每人平均兩三百元的新用戶獲取成本。此外,兩家之間的較量洗盤了整個行業,市場上其他數十家打車軟體公司銷聲匿跡。
支付開放:微信電商的謹慎試水
3月4日,微信再有新動作,此前處於內測階段的微信支付介面正式全面開放。
分析師指出,在微信可開放的各類介面中,企業對微信支付介面期待已久。因為接入微信支付後,用戶在購買物品時無需再使用複雜的網銀轉賬,而是僅需進入微信支付界面,輸入支付密碼就能完成交易,這將提高商家的交易轉化率和用戶的購買效率。
從打車軟體到微信紅包,再到理財通等,騰訊每一步的商業化步伐都前進得非常謹慎。這是因為涉及用戶財産安全,一兩次的崩潰出錯會導致用戶信任度下降,進而帶來商業化的失敗。理財通正式上線當日的教訓仍記憶猶新,1月22日,由於同一時間登錄用戶太多,導致伺服器故障,進而影響了嘀嘀打車軟體的用戶支付,引發不滿。
微信團隊負責人表示,微信支付作為移動電商O2O非常重要的一環,全面開放之所以姍姍來遲,主要是基於體系完善度的考慮。在經過反覆測試、不斷優化之後,才正式全面開放。
據了解,線下企業“上品折扣”通過接入微信支付,使消費者無需排隊就能利用掃描二維碼付款。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接入半個月內,微信支付的日均交易由2筆增長到超過1000筆;日交易額從70多元增長到24萬元,佔店面銷售額的11%。
格局變動:新電商大戰即將到來?
IT評論人洪波説,微信支付介面的開放會帶動更多相關方共同構建一個越來越大的産業生態。與此同時,它給一個近乎寡頭壟斷的市場注入了競爭因素,這將令大量商家和消費者最終受益。
騰訊入股京東的説法紛紛颺颺,騰訊網購部門的裁員整合引發討論。一些分析師指出,一旦騰訊、易迅、京東的合作落定,將意味著電商格局的變動,對阿里巴巴形成巨大挑戰。
對於“微信支付將挑戰支付寶第一”的説法,有業界分析者提出不同看法:“是否社交等於一切?按這個邏輯,在PC時代,僅存騰訊一家即可。而事實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奇虎360、京東都做出了成就。這就表明,社交和商業是兩張皮,紙上談兵容易,真正要結合好困難重重。”
支付寶相關負責人指出,移動支付這一領域才剛剛開始,所以進入的機會是均等的。支付寶的優勢在於應用場景多、技術支撐能力強、技術儲備充足。如目前線下已有兩萬家便利店使用支付寶支付,此外在醫藥零售、百貨、電影院線、自動售貨機、校園一卡通等方面均有應用。“支付是依賴於場景的東西,這點非常重要。”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金融助理分析師錢海利認為,微信支付在打車軟體和微信紅包方面的舉措,已經吸引了大量用戶使用。在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網際網路時代,微信推出上述業務符合這一邏輯。微信最大優勢還是在於用戶群體,微信支付一旦大規模應用,將形成一個比較好的購物閉環。但也正是因為其社交屬性,安全因素也是人們的首要考量因素,所以可以看到,未來微信支付或限于小額支付領域。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