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三大主糧---小麥、水稻、玉米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價是1元錢,這比去年臨儲價格每斤最多調低了0.13元,這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實際上之前連續七年上漲,首次下調就是如此大幅度,專家指出,這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在2008年以來,在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保障和托市下,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種植面不斷擴大,産量也是年年上升,玉米價格因此也一路走高。2008年,臨時收儲價每斤還只有7毛多,但到2014年,已經漲到了1.13元,上漲了近60%。然而,與國內玉米價格單邊上揚相反,國際市場價格已經是連續3年走低,在下調前,玉米進口價和國內臨儲價的差別已經達到了每噸600元左右。這也直接導致了兩個後果:一個是玉米進口量猛增,第二是玉米庫存高漲。
對此,有媒體評論説,今年玉米臨儲價出現較大幅度調低,既是市場倒逼的自然結果,也是産業調整的必然選擇。將臨儲價格水準儘量貼近市場,使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糧食價格回歸市場。
分析也説,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實際上全球農産品的價格也隨之下跌,這與中國市場糧價上漲也形成了一個擊打反差。世界銀行日前發佈的一期《糧食價格觀察》説,國際市場糧價在2014年8月-2015年5月期間下跌14%,跌至五年來的最低。這期間,小麥價格下跌18%,大米價格下跌了14%,玉米價格下跌了6%,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衝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
除了國際因素,國內糧食多當然也是主要原因,據介紹,中國玉米、小麥、稻穀的庫存加起來約為2.3億噸,高居世界之首。在10月8日的時候,國家糧食局發佈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説“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也是前所未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三大主糧小麥、水稻、玉米全線下挫也就不足為奇了。 (記者費磊)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