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土地流轉:農民在家門口當“老闆”

2015-10-26 09: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吉林省四平市農民耿志宏開著越野車穿行在70多公頃流轉的土地間,指揮田間機械作業的合作社社員進行收割、裝車。“耿志宏如今已被大家稱為‘耿老闆’了,他是我們的致富帶頭人。”農民陳鵬向記者介紹。

  50歲的耿志宏是四平市鐵東區石嶺鎮農民,家裏一直靠種地和打工為生。2012年,他帶領村裏8戶村民共同成立了“力源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了村裏外出打工者的土地。“當時只有40多戶農民願意流轉。”耿志宏説。

  為了讓流轉的土地提高産值,耿志宏沒有盲目投入生産,而是走訪了農科院等相關科研單位,向專家請教,改變了以往種植模式。“貸款買了免耕播種機、收割機等機械設備,全程機械化,節省了人力。從科研所直接購買種子、化肥,減少了成本。”耿志宏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公頃土地平均提高30%的産值,4年還清了400萬元的貸款。

  “如今種地不能靠天吃飯,必須科學種田,綠色生産。”耿志宏慶倖陸續將流轉土地上了滴灌,使得在今年乾旱的狀況下,玉米沒有減産。“否則後果不敢想像。”耿志宏説,他每公頃投入2000元的滴灌設備是頂著壓力的,因為當時合作社的成員不理解。

  為了保護耕地,耿志宏率先在流轉的土地上實行秸稈還田。“剩餘的秸稈還可以賣到造紙廠和發電廠,每公頃有3000元的收入。”耿志宏如今正在聯繫國外做實用菌的企業,準備將秸稈出口。“這些過去被農民看成包袱的秸稈,如今都是寶貝。”

  “我家的土地也流轉到合作社,我和老婆在合作社打工掙錢,年終還有分紅。”47歲的陳鵬説,他現在是村裏的拔尖戶,每年十幾萬元的收入讓村民羨慕不已。機械種田比自己種地輕鬆多了,越來越多的村民要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

  採訪時,耿志宏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或是想把土地流轉給他的村民,或是要收購他玉米的經銷商,還有想與他進行合作開發生物能源的科研人員。“‘老闆’是大家給起的,合作社是大家的,我只是起了帶頭作用,但這個稱呼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壓力。”耿志宏説這話時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記者從吉林省農委了解到,吉林省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從2015年開始在全省推開,到2017年基本完成。(記者張穎、姜明明)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