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農業水價改革 效果到底怎樣

2015-10-23 08:4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農業水價改革 效果到底怎樣

  現行農業水價普遍標準低、實收率低,農民沒有節水的動力,水費也難以維持灌排工程正常運作。推行農業水價改革,不是簡單提高價格,而是涉及水權分配、價格形成機制、補貼和激勵機制等多方面的綜合改革。農業水價改革的難度雖大,但勢在必行。

  金秋時節,盤點糧食收成的同時,不妨看看農業水價改革試點的成果。改革是否達到了節水增效的目標,又面臨哪些現實的困擾?《經濟日報》記者來到了北京、河北等地尋找答案。

  農業水價標準偏低,農民浪費水的行為難被約束

  在北京市房山區河口村,記者偶遇村民李鳳霞。和她聊起去年的蔬菜收成,農藥、化肥的投入成本,李鳳霞都脫口而出,可當問起交了多少水費時,她卻犯起了迷糊,“澆水要用電,今年以前我們村澆地的水費都按電費核算,一度電7毛錢,我家澆一次地應該在10塊錢左右吧。”李鳳霞説,“對10塊錢沒太多感覺,每次都是往電卡裏充100塊錢,不夠了再充。”

  李鳳霞的情況不是個例。我國的農業水價以成本為基礎確定,供水成本一般由動力費、維修費、人工費、折舊費等構成,但目前絕大多數地方農業水價都低於成本,在很多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地方,水費收取主要是以動力費為主。按照河口村水管員何勝忠的計算,過去灌溉一小時一般耗費7.5度電,只需要繳納5塊多錢,“5塊錢不算啥,有的村民打開灌溉設備,一忙其他事兒,水就忘了關”。

  現行的農業水價標準普遍偏低,水費“不叫事”,農民浪費水的行為很難被約束,更不要説調動主動節水的積極性。

  在我國,農業是第一大用水戶,農業用水佔到總用水量的60%以上,農業用水方式比較粗放,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低於0.7至0.8的世界先進水準。農業被視作最應節水,也是最有潛力節水的領域。

  推動農業節水,除了加快工程設施建設,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創新體制機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被視作重要突破口。“通過改革,要讓水價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發揮水價在節水中的杠桿作用,激發農民的節水動力。”水利部財務司司長吳文慶表示。

  其實,通過價格杠桿刺激工業節水、城市生活節水的方式已經在很多地方開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可一涉及農業水價領域,問題又變得敏感起來。“實行農業‘四補貼’之後,農業生産環節大部分是‘給’,而灌溉用水是收費,一‘給’一‘收’反差比較大。”吳文慶説。一些農民意識不到水的商品屬性,沒有把水費作為必要的農業生産支出來對待,甚至認為灌溉用水不該收費。

  在這種情況下,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困難可想而知。為此,國家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通過試點總結改革經驗。據了解,試點主要圍繞明晰農業水權、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等方面展開。目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已完成,為後期在全國範圍內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