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副理事長成思危近日做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問學講堂”,講述“中國經濟發展的導向”。
成思危指出,十八大報告明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提法,要落實到公平和效率的配合上。一方面,在市場資源配置上,中國要結合國情,學習西方國家的經驗和做法,追求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以此來保障社會公平和公正,特別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他強調,沒有公平的效率不是穩定的效率,沒有效率的公平是低水準的公平。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後的生産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但是片面追求GDP上升,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效率將無法發揮其作用,因此必須更好地處理公平和效率二者的關係。
同時,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成思危認為,過去的提法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但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在他看來,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必要的,但不能違反市場經濟的三個基本規律,即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其次,政府應當精簡機構,適當放手,讓市場決策,讓企業做主。第三,是要改革審批制度,不需審批的不審批,可以核準或備案的不審批,從根本上清理腐敗的源頭。第四,政府對所有企業都要一視同仁,讓不同的所有制企業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鼓勵市場競爭的同時,反對壟斷造成的不正當利益,並扶優汰劣。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發展著力點轉變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成思危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豆腐渣工程、無效的GDP、過於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影響經濟增長的真實速度。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有很多,腐敗、政府官員追求政績、政府官員的決策失誤等,都會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有水分的快增長不如實在的慢增長,前者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投資的增長,告別GDP崇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講座中,成思危還指出,國民經濟核算存在兩種體系,一種是物質生産體系,它只計算實體經濟,另一種是國民賬戶體系,將虛擬經濟也納入其中。美國遭遇次貸危機後,奧巴馬提出“精明製造”計劃,通過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並要求海外製造業回國建廠,甚至“再工業化”。這是因為美國實體經濟已不佔國內經濟的主導地位,難以抵擋經濟危機。這對中國也頗有借鑒意義。他表示,我國需要提高實體經濟的比例;要防止虛擬經濟出問題時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同時要保持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
根據新古典經濟學方程式,投資速度增長率不應超過GDP增長率的1.4倍,因此,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是難以為繼的。十八大報告已經指出,應當保持投資的適度增長。我國今後的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綜合要素生産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管理。成思危認為,提高勞動生産率,可以帶動提高單位投資創造的社會財富。“經濟管今天,科技管明天,教育才能保證後天。只有創新技術、加強管理、重視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水準,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報記者 周凱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