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股民在上海“馬路股市沙龍”交流資訊和炒股心得。 新華社發
■6月16日,股民在杭州一證券營業廳關注股市行情。新華社發
“炒股炒的是心態,和人生很相似,是一場修行”
在股市的“戰場”,並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股民老李和曾先生都強調心態的重要性
6月8日,大盤紅盤開市,很快攀上5100多點,離5200點不過是遙遙幾步。然後大盤迅速跳水,一度近5000點,但又快速回升,受大盤的影響,個股也紛紛小幅度震蕩。按理説,這樣的震蕩比起前幾天下午短短兩小時大盤急劇跳水又急劇回升的狗血劇情而言,當日的震蕩不過是小兒科,更不能和5月28日石破天驚的巨幅大跳水相比了,但這樣小幅度的過山車,讓股民老李有點心煩意亂。
幾乎每到關鍵節點,他都是看空。他提醒身邊的朋友減倉,“但每次我都是重倉。”老李笑著説。股市大盤自2014年至今一路高歌,“但從沒有見到過一次像樣的調整,這不正常。大盤要是繼續這樣走下去,于國於民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牛市恐怕也就會真的很快見頂。”
“人生能經歷幾場牛市呢?我看了兩場,這場再不進入,我也就老了,不去不甘心啊”
資深股民老李從1996年開始關注股市,雖然那個時候他並沒有炒股。2006年的牛市,他也沒有參與。這輪牛市開始,他想進,但朋友勸他,做實業的人不要參與股票,因為風險過大。“可是人生能經歷幾場牛市呢?我看了兩場,這場再不進入,我也就老了,不去不甘心啊。”
老李在這場牛市的第一桶金遠比一般人來得早些。作為兩場牛市和熊市的觀察者,他對於牛市的判斷似乎比其他人更要敏銳。“在2013年,大盤才只有2000多點,我那時並不知道牛市是不是真的來了,我只是直覺覺得安全邊界比較高,大盤再跌,距上次熊市探底1600多點的基數,也不過是幾百點,而往上則有幾千點的空間。”老李果斷入市。
這一輪牛市首先發力的創業板,2012年就有了起色,整個大盤在2014年年中開始明顯上漲。
老李真正賺到股市第一桶金,源自2014年的四五月份,他以非常低的價格買入某有色金屬龍頭股,半年之後拋掉。去年六七月份,他開始開通券商賬戶融資購買股票平臺,今年一月至四月,短短三個月,老李獲利一點五倍。這個基數並不算大,但是對於賬戶上千萬的人而言,盈利數額就很驚人。但老李解釋,“這不算什麼,我朋友中,經過這一年多的牛市,很多人賬戶資産已經翻五六倍了”。
“判斷一個人在股市上面的水準,並不是看他的理論有多高深,而是有一個可持續性”
不久前辭職的曾先生選擇了在家中專職炒股,並幫一些客戶管理股票賬戶。這份工作不僅自由,而且收益遠遠多於以前,目前他處於一個財務比較自由的狀態。
借著這輪牛市,曾先生所管理的賬戶複合收益率已經超過了400%,相當於一萬變五萬。同樣,曾先生也覺得,雖然財富翻了幾倍,但這不值得驕傲,“這不算多,畢竟有兩年時間。”
用曾先生的話説,自己已經在股市遊刃有餘,能夠穩定並可持續地從股市中賺錢,但這個過程,他前後用了七年時間。
2004年,大學畢業後第二年,曾先生初入股市。他是四川人,在重慶讀的大學,第一份工作卻在湖南,一切都陌生得很。由於工作單位在券商營業部旁,偶然的機會,他走了進去。
那時他對股票完全不懂,買的第一隻股票已經忘了是什麼,但肯定是一個平時聽過的大公司,“TCL那種。”用剛畢業的積蓄,他買了七千塊錢,後來變成了五千。曾先生對股市第一感覺並不好。
他有兩年多沒碰了,直到2006年下半年,行情好了起來。那是中國股市的一個轉折年,五年熊市過去,牛市終於來了。到處都是一夜致富的消息,曾先生按捺不住了,又進入了股市。
他買了馬鋼股份的股票,不料剛買就跌停了。但曾先生看到整體上揚的大盤,決心再等一會兒。果然,不多久,馬鋼股份漲了起來,他開始賺錢了。一萬來塊錢,不到兩周,賺了幾千塊。
後來曾先生又關注了北辰實業,奧運概念股,十九連陽,普遍被看好。他趕緊買進去,卻被套住。股票産生了波動,他沒了主見,又賣了。事後他總結,如果心態放正,沒有賣,還是能賺個百分之六七十的樣子。
出於對股市的興趣,曾先生開始看起了財報,並讀了不少《K線分析》之類的理論書籍。他感覺自己對股市很懂了,但是一操作,還是賺不到錢。
2008年,他來到了廣州讀研,學習金融學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邊讀邊炒,並且去到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國企投資部實習,對投資理財理解更加深刻。
這表現在股市上,2011年以後,曾先生開始得心應手了。
他選擇了做中短線投資,覺得可以較好地回避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一隻股票經常是買了幾天就賣出,甚至很多當天買入第二天就賣出。為了分散風險,這需要組合投資,別把所有的錢放在一隻股上。
按照這種方法,他持有最長的一隻股票也只有一個月,那是一隻叫全通教育的股票,這輪牛市之前買入的,那時還是40塊,此後一直在漲,一個月時間,漲到了60塊。曾先生估計它再往上漲的空間有限,將它賣掉,最後,這只股票衝到了400塊。這是他買過的最牛的一隻股。
早幾年,曾先生還沒有自己對股市的認識,他在各種QQ群裏與股民相互切磋,有人看好一隻股票就能説出各種理由,但是賺不了錢。
“判斷一個人在股市上面的水準,並不是看他的理論有多高深,而是有一個可持續性,不能賺了錢也不知道怎麼賺的,虧了錢也不知道怎麼虧的。”曾先生現在回頭看,覺得那些討論很滑稽,都是做無用功。
也不能波動太大,比如今天一百萬,過兩天成了八十萬,再過兩天又有一百多萬了,然後又成八十萬,這樣就沒意思了。
“曾先生説,要保持一個好心態, 我不會去抄底,因為我不知道底在哪”
最近,老李的微信群裏因為一則新聞被刷屏:長沙一位股民,用本金170萬元加上四倍融資買了中國中車,但其後連續兩個跌停,導致血本無歸,最終跳樓自殺。
老李説,這件事無論真相如何,但至少用場外融資的方法,本身就比向場內券商融資更加高風險。他最近有些煩亂,也並不完全是因為自己重金全倉,也因為他有點看不懂自己了。
老李的朋友圈裏,在去年年中,還不是太多人談論股票。不過,時至年底,開始有人陸陸續續每天談論股票。至今年年初,每天談論的幾個朋友很自然地成立了一個股市朋友圈。他們中,不少經歷過上個熊市以及2003年牛市的資深股民,當然也有一些新近殺進來的八零後以及七零後。他們大部分是老李的朋友或者後輩,其中有普通白領、有資深媒體人。
老李也會很習慣性地用“你對自己怎麼樣”來替代了過往的寒暄,這句話的隱義是“你的股票最近怎麼樣”。每天一早開盤,群友們開始談論個股,探討大盤走向。群中每天都有人調侃自己手中股票不爭氣,也有股友每天都會抓到漲停板股票。這一輪牛市中,有經歷了幾個牛市熊市的老股民。他們和老李一樣,屬於中産階級,對於大盤和個股指數,有經驗,也有理論和實戰基礎。
同樣,每個交易日都緊盯股市的曾先生,也有著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每天早起洗漱吃飯完畢,他打開電腦,先看看昨天買入的股票有沒有最新消息,以及走勢的最新情況,做出一個預先的判斷,今天該怎麼處理這只股票。“比如預判會虧的,虧到哪個位子賣;預判會賺的,到哪個點賣”。
開盤之後,曾先生會留意熱點題材股的走勢,篩選一下,看看有哪些可以買、哪個點買入。
關於選股,他有自己的原則:一定要保證它沒有重大負面因素,包括沒有被證監會調查、重要高管沒有被刑事調查、沒有發佈業績預虧公告等。
現在,曾先生根據幾年的經驗,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炒股理論。
他第一個提到的是,要保持一個好心態,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心理不平衡。他説,還需要有執行力,何時該買,何時該賣。最後,控制風險也十分必要,風險高時不冒險,不去做能所謂的抄底,“我不會去抄底,因為我不知道底在哪”。
“所以我經常和身邊的朋友説,菜鳥股民第一課要上的是心態”
牛市裏的新聞,總離不開一夜暴富的神話。曾先生並不羨慕那種,“賺自己該賺的錢”。
他完全不相信所謂的“內部消息”,一些重組的消息被他認為風險反而變大,是一般投資者承受不了的。
老李也對於所謂的內部消息不以為然,“不要太相信什麼內部消息。作為普通散戶,你能聽到的都不叫消息了”。
他相信直覺,相信技術分析,但更相信股市和人生一樣,是一場修行,貪念和恐懼都會影響直覺跟判斷,“所以我也經常和身邊的朋友説,菜鳥股民第一課要上的是心態。就我自己來説,上午和下午的市值可以相差160多萬元,心理素質差點都不行”。
進入今年五六月份,大盤走向開始微妙。
5月28日股市大震蕩的前夕,老李已經早早清掉手中的股票。不過,始於6月15日的股市大調整,老李沒有清倉。大盤一路急劇下探,至6月19日,大盤已經下探到4500點左右。這和老李之前的預判非常準確,但有意思的是,雖然預判準確,但老李這次卻沒有及時清倉,被深套的他,依然相信牛市基本格局不會變。
“牛市中不怕調整,每次調整就是一次機會。相反,如果大盤在5000點之上一路上衝,反而不健康。我覺得現在才是健康市場該有的樣子。或者也可以這麼説,牛市第一輪結束,但是第二輪牛市將會獲得更大的空間,遠不止上一輪牛市的6000多點。”老李説。
為什麼明知道風險就在身邊,但是卻依然重倉呢?他沉思了一下説道:“我想大約是人的天性貪念作怪吧!貪念會讓人心緒混亂,進而影響對市場的判斷。所以我經常和別人説,炒股,炒的是心態。我一個朋友説,股市是個見心明性的地方,我很認可。炒股和人生很相似,是一場修行。”
顯然,以此為職業的曾先生面對股市更加理性,“市場不可能只漲不跌,它接近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一定會有人虧錢”。
就在記者採訪他的6月16日當天,他手中的股票都已悉數賣出,“這兩天波動太大”,曾先生選擇暫時退出,作壁上觀,不去冒這個風險。新快報記者 廖瓊 劉子珩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採訪人物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