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光明騙取財政資金1262萬元 “騙補”凸顯政策漏洞

2014-06-20 08: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報道,近日,審計署審計發現,2012年,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新海農場水産養殖場建設項目中,與4家工程監理和審價機構串通,利用虛假的監理報告和審價報告騙取財政資金1262萬元。

  不少網民指出,企業騙取財政補貼並不鮮見,其原因就在於有政策空子可鑽。因此,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監管及誠信機制,從制度上堵住騙補漏洞。此外,補貼政策本質上是對市場的干預,不應盲目和過多使用。

  “騙補”皆因有空可鑽

  有網民指出,這一千多萬的資金不是一般的財政補貼,而是農業專項資金。騙取農業專項資金不僅是在財政資金裏打洞、在納稅人兜裏掏錢,更是在騙取農民兄弟的血汗錢、救命錢。

  還有網民稱,財政補貼被稱為“從財政牙縫中擠出的錢”,多是為實現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向企業和個人提供的一种經濟補償。但這些有著特殊用途的資金,卻時常被曝出未用在刀刃上,騙補、截留、腐敗現象頻出,該補貼的未補到,卻養肥了一窩“蛀蟲”和“碩鼠”。

  實際上,光明集團騙補並非個案。汽車、家電等行業的多家企業也曾被曝出騙取財政補貼。

  網民“爾東”説,企業騙補行為之所以明目張膽且屢禁不止,固然與企業缺乏誠信和自律有關,但補貼政策本身存在的漏洞也給了這些企業可乘之機。想讓企業無法鑽空子,就必須在財政補貼的申請、發放和使用上做足文章,做好監管。

  懲處不能“追回”了之

  光明網評論員指出,光明食品集團以虛報冒領手段騙取財政資金且數額巨大,已經觸犯了國家法規,罰款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此外,集體或個人是否有貪污、詐騙行為,管理者是否存在玩忽、缺位甚至瀆職,也須深究。從農民兄弟兜裏掏出來了一千多萬,如果以“整改”作結、僅“追回”了之,不僅讓人心寒,將來也難免其他企業群起效尤。

  網民“劉秋宜”説,騙補亂象若不能得到有效預防和治理,未來即使有更多的行業補貼政策出臺,在執行過程中也很難避免“雁過拔毛”的困境,政策效果必將大打折扣,這實際上相當於另一層面的吞食國有財産。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更完善的監管和懲處制度,對於騙補企業,不僅要沒收其違法違規所得,更要對其實施“禁入令”,剝奪其享受節能補貼政策的資格,從源頭上杜絕“騙補門”的發生。

  補貼豈可盲目“撒錢”

  有網民説,目前政府的一些財政補貼出發點是好的,但略顯盲目,無非是想通過政策紅利短期內達到某些效果。但從長遠來看,並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脫離了市場的産業,自然經不起市場的檢驗。

  還有網民説,某些補貼方式過於粗放,使得無的放矢的財政補貼更像是一種亂撒錢。企業的逐利性,使其已無心思按照健康的食譜“進食”,而是慌忙地“擠”到這塊蛋糕上切一刀。

  網民“古箏”認為,若要避免騙補事件再度上演,政府要儘量減少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調整財政補貼的方向,把錢投到更需要並且合適的地方。在合理的補貼領域,要研究補貼方式,完善社會監督與考評機制,加大處罰力度,莫讓政策紅利被念成“歪經”。

  (記者 陳偉 整理)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