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為了搶紅包,用戶忽視了存在於“搶紅包”背後的安全隱患,以資訊和隱私換金錢,以後萬一齣現隱私洩露、資訊轉賣又該怎麼辦?
一大波“網路紅包”,即將在春節期間出現。不少人恐怕已經調好了鬧鐘、備足了流量,等待著“紅包大戰”正式上演。此次對陣的,依然是有錢且任性的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公司。不過,與“購物狂歡節”的打折、“打車軟體大戰”的補貼不同的是,此次“紅包大戰”送出的大多是真金白銀。
據了解,今年春節,阿裏的支付寶錢包將聯合新浪微博,與品牌商家一起向用戶發放約6億元紅包;騰訊同樣財大氣粗,擬通過微信和手機QQ等平臺,通過“搖紅包”等方式,向用戶發放5億元紅包,並聯合明星和企業,發放價值幾十億元的卡券。
網際網路土豪們的燒錢遊戲,點燃了民眾瘋搶紅包的熱情。最近這段時間的微信朋友圈,幾乎已被各種紅包資訊刷屏。那麼,網際網路巨頭們發起這場“紅包大戰”,到底意欲何為?當我們在搶紅包的時候,大肆燒錢、狂撒紅包的網際網路企業又在搶什麼呢?
答案是“搶支付入口”和“搶用戶數據”。網際網路時代,移動支付是至關重要的一項業務,誰搶到了這個重要入口,便意味著誰佔據了贏得市場的先機。當然,對這些網際網路企業而言,“紅包大戰”的目的恐怕不止於此,大數據時代,無論是平臺還是平臺上的商戶,通過紅包吸引大量用戶、收集海量數據,對於其實現精準行銷、佔領市場等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得用戶者得天下”,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的價值正被深度挖掘。“紅包大戰”實際上是場建立在移動支付和用戶數據上的用戶搶奪戰,而這場瘋狂的搶奪戰,看上去是網民們得到了真金白銀的紅包實惠,但從更長遠來看,在短暫的狂歡之後,恐怕會有更多問題逐漸顯現。
其一,資訊安全問題。雖然網際網路時代的企業都看到了用戶資訊、用戶數據潛在的巨大價值,但如何保護好用戶資訊,目前的觀念和技術都還處於相對滯後狀態。為了搶紅包,用戶忽視了存在於“搶紅包”背後的安全隱患,以資訊和隱私換金錢,以後萬一齣現隱私洩露、資訊轉賣又該怎麼辦?
其二,支付安全問題。移動支付方興未艾,支付轉賬也更加便捷。但是,目前的移動網際網路支付功能,是否足夠成熟,是否能夠完全保障金融支付安全呢?用戶應保持審慎,不要被紅包衝昏了頭腦。要知道,你輸入的姓名、手機號,綁定的銀行卡等資訊,都將保存在後臺系統,若有人圖謀不軌,這些資訊很可能被利用,資金安全也將面臨威脅。
當然,除了這些真紅包可能存在隱患,更大的隱患還在於假紅包趁機作亂。媒體已經報道了搶紅包上當受騙的案例——非但沒搶到紅包,銀行卡裏的錢反倒給騙子發了紅包。
“紅包大戰”能夠讓用戶得實惠,當然是好事,尤其是在春節期間,網路紅包的新時尚還能增添不少新鮮的喜氣。但狂熱于通過發紅包搶用戶的網際網路企業,不應忽視了用戶們的資訊安全,更不能拿金融支付安全當炮灰,而應切實保障支付安全,給用戶更好更可靠的移動支付體驗,這才是抓住用戶的關鍵所在。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