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知名乳企相繼表示部分産品將漲價。農業部監測顯示,全國生鮮乳價格連續多月上漲,少數地方超市液態奶出現斷貨。近一段時間,多地乳企收奶情況不及往年,有媒體擔憂“最大的‘奶荒’席捲全國”。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次的所謂“奶荒”斷貨並非全品類現象,基本只是一些低端液態奶缺貨,調加果味、複合功能等中高端液態奶依舊貨源充足。當前,低端液態奶産品利潤率只有約2%,而有的中高端産品可達20%左右。在如此懸殊的差距面前,乳企生産低端液態奶産品的動力自然不強。相反,中高端奶製品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有實力的乳企紛紛通過改進國內牧場、引進國際奶源、嚴格收購標準等方式提升自身産品檔次,搶佔中高端市場。這些舉措引發的後續效應傳導到養殖戶身上,再加之受養殖成本增加、養殖風險增大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生鮮牛乳供應量持續走低,形成所謂“奶荒”。
種種跡象表明,從四季度開始,牛奶供應已在恢復,到明年一季度,此次“奶荒”週期或將很快終結。
由此可見,所謂的“奶荒”與乳製品行業調整生産結構有關,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産、供給能力不足。意識到這一原因,政府就要擺正位置,更多地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給乳製品行業科學調整的空間。引發此次“奶荒”的外部原因是停止進口紐西蘭的問題奶粉,此舉表明瞭監管方面的作為積極有效,今後仍應把這種“寧缺毋濫”原則堅持到底。在鮮奶連續漲價、市場經常斷貨的情況下,更要強化監管,嚴防低品質牛奶出來“填空”。對一些“不抓養牛抓進口”企業生産的“還原奶”,有關部門必須在標識、定價等方面予以規範。當然,奶産品與廣大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牛奶出現一定程度的緊缺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有關部門應該在加強品質監管的同時,鼓勵奶業龍頭企業抓緊生産,保障市場供應。
對於龍頭企業來説,要大力培育牛奶消費市場,積極將産品升級、消費升級提上日程。如果奶企擁有合理的高、中、低的産品佈局,即使養殖成本、人工成本及相關材料成本推高了生鮮奶的價格,奶企利潤空間仍能有保證。目前國內已有幾家企業躋身世界乳業20強,但是乳酪等高端産品還不多,亟須做好産品升級和品質監管,提振消費者對國産乳製品信心。
對行業而言,要探索更加適合國情的奶牛養殖道路。受環境、營養、防疫等條件制約,散養奶牛的單産、品質、享受補貼、收購價格都與規模化養殖的奶牛有差距,比較效益大幅下滑。為解決規模養殖增速慢于散戶退出速度的難題,一可因地制宜推進規模化養殖,鼓勵奶農建設家庭牧場;二可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支援企業自建牧場;三可推廣奶聯社模式,吸納奶農奶牛入股,合作生産。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