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轉基因商業化是一場“共謀”?

2013-06-24 15:27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你吃的食物有多少是轉基因?僅從食品一方面來看,中國的轉基因商業化頗具規模。

  “進口大豆中,80%-90%都是轉基因的,它們絕大多數用來榨油供人食用,油渣用來做飼料,生産雞蛋再供人食用。進口油菜的70%、玉米的80%-90%也是轉基因,而進口木瓜等食品,市面上應該幾乎找不到非轉基因的。”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基因工程與轉基因安全研究室主任、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常務副主任盧長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

  調查:

  躲閃的轉基因標識

  奇怪的是,一個已經如此商業化的轉基因規模,經營的商家卻有點羞于“説出口”。

  《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網路調查和超市走訪,調查了國內主流食用油的6個品牌的15個系列産品,發現“轉基因”已經成為食用油的“忌諱”,生産和銷售商避之唯恐不及。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包括金龍魚、福臨門等佔據中國食用油最大份額的品牌中,轉基因的原料已經成為食用油原料的大頭。其中,調和油、大豆油幾乎100%都來自轉基因原料。

  但是,“轉基因”幾個字卻像見不得光一樣,多用極小的字體隱藏在一大片的文字中間,《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仔細尋找的情況下,也要費不少勁才能看見。一般的消費者如果不仔細辨別很難辨識。

  相反,“非轉基因”卻成為各大品牌大力宣傳的賣點,用大號字體、特別高亮來突出其“天然”的特色,“福臨門”品牌旗下甚至特別推出多個非轉基因的系列産品,作為明星和貴族系列推廣。

  安全:

  難有定論是否有害

  “轉基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證明對人體無害,”盧長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我們可以通過技術,將某個能殺死害蟲的基因轉過來,而這個能殺死害蟲的轉基因方法對人體無害,不需要擔心。”

  此前,經濟學家郎鹹平曾抨擊轉基因技術能殺死蟲子,也能殺死人。但盧長明並不認同,“轉基因之所以能殺死蟲子,是因為針對蟲子的蛋白受體和鹼性環境而研發的技術,而人體沒有這種毒蛋白的受體,也沒有毒素發揮作用的鹼性環境,因此這些毒蛋白對人體無害。”

  但轉基因並沒有如願殺死蟲子。“例如許多轉基因技術被引進,是出於可以防蟲,減少農藥用量等環保考慮。但以美國為例,轉基因作物區農藥用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這與許多轉基因專家宣稱的背道而馳。”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那麼轉基因專家宣稱的其他利益,是否也可能被最終證明是錯誤的呢?因此,民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擔憂也可以理解。”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稱:“我依據自身在糧食行業20年的工作經歷,發現致癌原因可能與轉基因大豆油消費有極大相關性。”

  “我們協會的結論是,食用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者更容易患腫瘤、不孕不育病。所以,轉基因大豆油不宜在沒有獲得安全定論前用於商業消費。”王小語説。今年4月,他將這個報告交至黑龍江省農委,希望引起重視,但至今沒收到回復。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則表示,轉基因大豆油中甚至不存在轉基因成分。“轉基因大豆油是能吃到的最常見的轉基因食品。嚴格來講,轉基因大豆油裏不應該檢測出任何轉基因成分,因為基因是蛋白質,蛋白質在大豆精煉成油中,已經剔除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檢測方法很高明,哪怕極微量蛋白質從大豆進入油裏都能檢出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也表示,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産品消費比中國多,那美國的癌症發病率應高於中國,而事實上,吃轉基因大豆前後,癌症發病率並沒有顯著提高。

  利益:

  多方糾結鏈條複雜

  針對轉基因背後的利益鏈條,是懷疑者對轉基因技術真相的爭論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農學院副教授周立曾分析轉基因技術進入我國,並大規模商業化的利益鏈條,他分析:轉基因商業化,是一個多方獲利的格局。包括“跨國糧商得利潤,外國政府得戰略,地方政府得政績,中資公司得好處,科研院所得經費,國家政府得租金,種糧農民得利益。”正是因為利益巨大,就容易使得各方都在利益的驅動下,盲目進行大規模的轉基因技術商業化。

  同樣,對於普通大眾,價格也是轉基因原料食用油的一大誘惑。《國際金融報》記者將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食用油進行對比發現非轉基因産品普遍要比轉基因産品價格超出約50%。以大豆油為例,5升的轉基因大豆油只需50元左右,而非轉基因大豆油至少要七十多元,一些品牌甚至超過百元。這樣,轉基因似乎成為了對各方都“百利無一害”的技術。

  許多消費者對轉基因並不了解。幾位買油的消費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詢問哪些品牌比較好,當記者問其是否知道許多油來自轉基因原料時,幾位不同年齡性別的消費者均表示對轉基因並不知情,從來不知道自己平日吃的都是轉基因原料生産的油品。上海浦東一家農工商超市的銷售人員也對記者詢問轉基因表示驚訝,因為平常消費者很少詢問是否是轉基因,只是關注是原生壓榨還是化學合成。

  即使在聽説了轉基因後,一些消費者仍不了解其具體含義,只好選擇默認。“就買大公司的,反正我也沒法判斷我吃的是不是轉基因,我也不知道它對我到底有沒有害。”其中一位上海老年消費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自己的無奈。

  監督:

  信任來自真正了解

  “轉基因技術因為大眾的不理解,可能給産業發展帶來巨大損失,我希望大家都能來真正了解轉基因,而不是胡亂猜疑。”盧長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達與各方溝通的願望。

  轉基因技術的利弊也許還需更多公眾監督,同樣,持反對意見的專家也希望更多了解轉基因技術。“希望各方都能開誠佈公,積極交流,針對糧食安全、利益鏈條、技術的歸屬國等,將問題解釋清楚。”蔣高明表示。

  正反雙方均發出溝通的呼籲,正是因為針對轉基因的爭論可能已經演化為相互的詆毀,不僅在中國,在美國也是如此。

  6月22日,孟山都首席技術官羅布·弗雷利在新聞發佈會上説,美國轉基因作物外流事件“高度可疑”,最可能的解釋是有人故意搞破壞,因為所發現的轉基因小麥分佈得非常不均,不像正常耕種行為。弗雷利懷疑有人進入這處農田撒下轉基因小麥種子。他説:“有理由相信,有一些不喜歡生物技術的人利用這起事件製造問題”,這是一起“極不尋常、極為奇怪、極其罕見”的事件,應該進行調查。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對孟山都的懷疑給予支援。美國聯邦調查局稱,本月8日和11日晚上,有身份不明的人或組織在俄勒岡州南部破壞了兩塊轉基因甜菜地,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美國聯邦調查局認為這是一起“經濟破壞”犯罪活動,違反了美國有關法律。俄勒岡州一個綠色農業組織已為此懸賞1萬美元徵求破案線索。

  這一未經批准的轉基因小麥神秘現身農田的事件發生,引起歐洲、澳大利亞、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高度警惕,許多國家宣佈暫停從美國進口小麥,其他進口産品也需經過嚴格檢測。

  包括美國、中國政府在內的官方都對轉基因技術和食品持支援態度,許多科學家也力挺轉基因食品商業化,但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民間反對的力量都不小。美國雖然是轉基因作物種植第一大國,轉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等的種植面積非常廣闊,但至今未批准轉基因小麥種植。(《國際金融報》記者 陳莎莎)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