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打車軟件風波凸顯移動互聯網業務監管空白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深圳市政府叫停打車軟件引發公眾質疑。有關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興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政府應大力支持,而對于存在的“黑車”問題、隱私問題,應通過制定監管政策來解決。
本周,深圳市要求出租車司機卸載手機中裝載的打車軟件,立刻引發公眾和官媒的質疑,被指“叫停”行為簡單粗暴,無視打車軟件帶來的便利,難以根本解決打車難問題。
對此深圳市表示,“叫停”的原因主要是打車軟件對駕駛員注冊進行認證難以把關,可能導致黑車的加入。此外,打車軟件的加價機制也影響了運營秩序。
北京市也對打車軟件進行了整治,要求不許加價,並入政府的電召叫車平臺,不僅如此,北京市還叫停了淘寶挂號服務,也都引發了公眾的質疑。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2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移動互聯網業務存在的一些問題,是由于移動互聯網市場快速發展,而有關條例和政策滯後于市場的發展,出現了監管空白。
在史煒看來,目前移動互聯網業務存在的問題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和市場秩序的問題,其中也包括價格、資費,以及黑車、黑挂號等問題。
移動互聯網業務近年來在中國發展迅速。據工信部最近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08億戶,滲透率接近70%。
除微信、微博兩個社交類應用外,打車軟件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應用軟件之一。記者在北京曾採訪出租車司機,打車軟件的確能夠減少出租車的空駛,節約成本,有的司機還同時用兩個手機使用兩款打車軟件。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說,這些打車軟件屬于有償經營性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只要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證)和工商執照,就是合法經營,不可能被隨隨便便叫停。不少網友表示,打車軟件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被完全停止。
史煒認為,政府要做的不是幹預市場,而是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及時跟進相應的監管政策。
事實上,從2012年起,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官員就表示,已經注意到移動互聯網業務興起帶來的監管上的挑戰。2012年末,工信部醞釀對APP(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序)實行備案制。最近,又有消息稱,“移動互聯網黑白名單”的行業規范正在制定當中。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副總工程師張焱濱24日透露,微信等OTT(利用運營商網絡發展的互聯網業務)業務的安全和隱私問題日益凸顯,工信部正在探索對其監管,而安全和隱私保護是監管的重點。(完)
標簽:打車史煒黑車深圳市互聯網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