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網絡的《徵途》依賴症將要終結了嗎?
被稱為史玉柱“收山大作”的《仙俠世界》4月19日正式開始遊戲內測。用不了多久,上面的問題就會有一個答案。
巨人網絡在2010年、2011年、2012年所對應的總營收數字分別是13.33億元、17.92億元和21.52億元,“徵途”係列貢獻了其三年以來幾乎全部的營收。在外界看來,“巨人”=“徵途”。
《徵途》首次上線運營距今已有7年,遊戲產品生命周期的問題無法逃避;同時在線用戶數、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已經進入瓶頸。業內認為,現在是往等號右邊添上一些其他內容的時候了。
《仙俠世界》或許只是其中之一。
“徵途”係列貢獻“全部”營收
《徵途》遊戲誕生已7年,當初的驕傲情緒早已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企盼轉型的迫切。
“它(仙俠世界)來了,我就要走了。”史玉柱在《仙俠世界》的發布會上說。
4月9日,巨人網絡發布了其遊戲新品《仙俠世界》。在發布現場,史玉柱透露了即將辭去CEO一職的消息。為何選在此時?史玉柱說,就是在試玩了這款產品之後,才真的感覺可以“放心退休”。
“老史退休”的消息引爆了整場發布會,遊戲新品《仙俠世界》也成為了聚焦中心。
巨人網絡稱,這款新遊戲將面向與“徵途”係列完全不同的玩家群體。換言之,公司正在努力發掘“徵途”以外的新玩家。
2007年11月,憑著《徵途》一款遊戲,巨人網絡登陸紐交所。三年後,巨人的高管們在財報分析師會議上頻頻被問及《徵途》遊戲的營收佔比,2010年Q1的會議上,當時的總裁劉偉回應道,“90%以上”;下一個季度Q2會議類似的問題又被提出,公司CFO的回答還是“90%以上”。
直至今天,巨人網絡主要經營有13款遊戲,其中包括10款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還有休閒MMO(大型多人在線)遊戲和策略網頁遊戲等。按照2012年年報當中的表述,“徵途”係列貢獻了公司“幾乎全部”的營業收入。
《徵途》于2006年誕生,1年後,其支撐巨人網絡上市。
2012年巨人網絡財報顯示,第一至第四季度公司遊戲產品的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分別為228元、233元、238元和238元,第四季度甚至陷入了停滯狀態。
《徵途》走過極盛呈現衰減
從各種數據來看,“徵途”正面臨著生命周期的考驗,“吸金”能力大不如前。
《徵途》的出生是一場顛覆:2005年12月底,還在內測中的《徵途》宣布“永久免費”。
當時,《徵途》被評論為盛大免費網遊模式的“跟風者”。2005年12月初,盛大CEO陳天橋將旗下三款遊戲免費,其中包括兩款“傳奇”產品《熱血傳奇》和《傳奇世界》。有了“傳奇”打下來的家底,盛大打算在用戶數上進行擴張。
當遊戲廠商大都按兵不動的時候,作為一款還在內測中的新遊戲,《徵途》先跳了出來。
史玉柱從保健品“跨界”至遊戲行業不久,外界的印象還停留在“營銷大師”的階段,認為“永久免費”只是噱頭,並對其能否東山再起表示懷疑。
在《傳奇》、《徵途》相繼宣布免費之前,網遊廠商通常按照遊戲在線時間對玩家進行收費。可分為計點收費和包月收費兩種。遊戲也因此存在門檻,因為“沒錢你就不要玩”。
《傳奇》創立的新模式為“道具收費模式”,即玩家進入一款遊戲免費,但打怪闖關所需道具裝備必須向商城付費購買,這看似降低了遊戲門檻。于是大量玩家涌入《徵途》。2006年4月21日,《徵途》正式公測,公測當天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20萬。
《徵途》通過免費模式,賺取的錢比收費遊戲多得多,並且帶領遊戲行業進入了“暴利時代”。按照巨人網絡上市後公布的首份財報,《徵途》的ARPU值是305.2元,遠超過搜狐和盛大旗下遊戲的同一指標。
但玩家很快發現,道具收費模式實質上以RMB為消費導向,所有功能設計都圍繞這一目的,實際上門檻更高。于是對《徵途》的詬病聲音四起,這款遊戲的主導者史玉柱也遭到了質疑。
與此同時,和《徵途》有關的商業數據也呈現出不同程度衰減。2007年第三季度,《徵途》平均同時在線人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分別下滑6.6%和17.2%;到2008年第三季度,巨人網絡最終還是交出了一份糟糕的財報,該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53.8%。
《綠色徵途》未成為新增長點
由于《綠色徵途》的定位面向于低付費的玩家群體,其並未給巨人的業績增添多少亮色。
史玉柱很快表示接受《徵途》太過“燒錢”的指責並做出修正,不僅在態度上,也付諸行動。2009年下半年,《徵途》取消了“開寶箱”之類的收費功能。
同年10月,更傾向于非付費玩家的《綠色徵途》推出。該遊戲號稱首創“不賣材料、不賣裝備、不賣寶箱,掉落物品不綁定可交易”等舉措,使利益盡量傾向非RMB玩家。在封測5個月後,《綠色徵途》最高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萬。
不過,在這款遊戲推出後的接連兩個財季(2009年Q4和2010年Q1)中,公司凈利潤分別下滑31.86%、20.1%。
業內認為,《綠色徵途》更像是老《徵途》的“應急補救版本”,還不是巨人新的增長點。
直至2011年9月16日,新旗艦遊戲《徵途2》正式公測,巨人網絡的輝煌時代才重新到來。
在《徵途2》研發期間,流傳著史玉柱和該遊戲制作人紀學鋒“怒摔iPhone 4”的段子。《徵途2》一直由史玉柱“大徒弟”紀學鋒操刀,後期史玉柱加入進來,史玉柱發現遊戲的設計元素與其親自主導的老《徵途》差異較大,認為太過冒險。雙方在辦公室里產生了爭執。
事實證明《徵途2》擔負起了巨人轉型大作的使命。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凈利潤近3億元,同比增長11.5%。由于《徵途2》採用了新的付費模式,玩家在遊戲中升級的花費拉動ARPU值環比、同比雙雙上升。
“通過《徵途2》史玉柱本人在認識上的改變應該比較深刻。”資深玩家、網絡遊戲門戶17173總編輯鄒季菲說,“紀學鋒的《徵途2》高峰時突破54.1萬在線的大關,今天仍穩定在二三十萬,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老史當年主導的《徵途》。”他認為,或許從那時起史玉柱便堅定了要全身而退,將遊戲交給年輕人的決心。
[page title= subtitle=]
新遊戲前景尚未可知
《仙俠世界》在“雙子星”計劃中與《徵途2》並列為同一高度,但能否達到預期尚未可知。
雖然名字里還帶著“徵途”二字,《徵途2》已經在試圖擺脫史玉柱和老《徵途》的影子。
鄒季菲感覺,紀學鋒通過《徵途2》帶出了自己的風格。“《徵途2》和《徵途》其實是玩法非常不同的兩款遊戲了,名字里還用‘徵途’可能更多出于營銷層面的需要。”
《徵途2》去年第二季度最高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50萬後,這一數字始終維持在40萬左右,活躍用戶規模的增長陷入瓶頸。易觀國際分析師薛永鋒分析認為,《徵途2》的玩家數量已經達到一定的量級,主要策略需要在于提升單個用戶的ARPU值。
“徵途係列遊戲已經上線運營了7年,將面臨產品的生命周期,未來如何繼續發掘這一品牌的營收潛力,或找到接棒遊戲,是巨人需要解決的問題。”薛永鋒表示。
自《徵途2》正式推出前,巨人網絡就在為此事籌謀。
2012年6月,史玉柱宣布了“雙子星”計劃,將開發中的網遊《仙俠世界》與《徵途2》並列為同一高度。據悉,《仙俠世界》的率隊者是跟隨史玉柱二次創業做網遊的老將丁國強,丁也是巨人起家遊戲《徵途》早期核心創始人之一,業界花名“小刀”。
“仙俠世界:我不是徵途!”的9字整版廣告出現在了紙質平媒上。4月19日,這款遊戲開放內測,目前尚未上線。
“我大概看過,玩了一下,(仙俠世界)算是比較傳統的仙俠模式。這一題材現在非常受歡迎,尤其對于90後。”鄒季菲說。他玩過的每一款“徵途”遊戲,從《徵途》、《徵途時間版》、《徵途懷舊版》、《綠色徵途》到《徵途2》。巨人推出《仙俠世界》,他也是搶先試玩。
“首先,這款遊戲技術團隊可靠,程序和代碼等底層設計與‘徵途’一脈相承,這樣,《仙俠世界》的架構、係統穩定性比較有保障。其次,選擇了仙俠類題材,按照整個市場的需求去走的。”鄒季菲表示。“我認為,這款遊戲(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0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啟動其他網遊接棒《徵途》告敗
巨人曾推出《巨人》、《巫師之怒》等,但均難以扛鼎“徵途”係列。
在巨人網絡的歷史上,曾幾次試圖啟動其他網遊來分擔“徵途”係列的財務重擔。2008年,軍事題材遊戲《巨人》推出,這款從名字即知被寄予厚望的作品並未達到預期。再如2012年第三季度,巨人推出了代理自俄羅斯的國際遊戲大作《巫師之怒》,但其市場反饋差強人意。
在《仙俠世界》開放內測後,記者多次登錄17173.com主頁發現,其始終位列“新遊期待榜”的前25,但未進入前10。而“新遊期待榜”、“熱門遊戲排行榜”中靠前的網遊,競技類居多。
“現在競技類是一個趨勢,而且,至少還要火上十年。”鄒季菲說。
這會成為《仙俠世界》跟巨人網絡的風險嗎?
“網絡遊戲市場細分為很多塊,每一塊都有其市場價值。遊戲廠商就是要根據各自擅長找到企業價值。”鄒季菲強調說。經過“徵途”係列的積累,顯然MMO(大型多人在線)是今天巨人的強項。
史玉柱早年在社交遊戲上一次“看走眼”,也直接造成了巨人網絡最近一份財報業績尷尬。
今年2月26日,巨人網絡發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8270萬元,比上一季度大幅縮水73.5%。
根據財報,該公司對2008年投資的51.com網站已做好2.407億元的減值準備。這意味著,史玉柱當初在51.com上投資的5100萬美元在4年半的時間里縮水近八成。
2008年,社交網站(SNS)風頭正勁,史玉柱多次表達了他個人的“網遊社區化理想”。然而隨著微博、微信近年對SNS的衝擊,靠SNS用戶黏性帶動遊戲的想法破滅。
手遊:“2013年新的戰略重點”
手機遊戲作為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比較清晰的增長點,正在快速增長和爆發。
今年年初的艾瑞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遊戲用戶付費規模達52.1億元,增長率高達140.9%,且預計今年增速加快;同時,客戶端遊戲年市場份額最近5年內已下降11.4個百分點。
如此行業大背景下,巨人將手遊定義為了“2013年新的戰略重點”。在2012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當時還是公司總裁的劉偉表示,“今年(2013)的重點是組建研發團隊和開發產品,將組建2-3個手遊研發團隊,總體規模將在100人左右”,“同時通過投資並購最大程度地發展手遊業務”。
曾將知名手遊“割繩子”(cut the rope)代理發行到國內市場的i-free中國公司總經理王金星告訴新京報記者,她經常從圈子里獲得某某公司進軍手遊的消息,但直至今年一季度還沒有感受到來自大公司的任何壓力。
“手遊看似進入門檻很低,開發思路卻與傳統遊戲差異性很大,不是單純把端遊平移過來就好。”她表示。
巨人非布局手遊不可嗎?“如果只想好好活著,已經足夠了。除非巨人還有更高遠的追求。”鄒季菲稱。至少從史玉柱選擇“離開”之舉判斷,確實如此。史玉柱說了,“互聯網不是叔輩玩兒的”,為了巨人,他才得走。
這次,老史希望帶上他的老《徵途》退到幕後,把未來放手給年輕人。 記者劉夏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