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原料上漲 冬季奶牛進入産奶淡季

2013-11-28 09:3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乳製品企業紛紛宣佈將於近期提高産品價格,涉及鮮奶、酸奶和常溫奶産品等。奶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市場上真的鬧“奶荒”嗎?乳製品行業如何健康發展?

  生産成本持續上漲

  北京三元食品15日發佈公告,宣佈自12月起上調部分産品的價格,加權平均漲價幅度為8%。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淑琴表示,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經逼近50%,收奶量卻同比下降20%。同時其他原輔材料如包裝費、人工成本等都在持續上漲,企業無法通過採取精細化管理、高效生産運營等措施消化全部的上升成本,只能調高部分産品價格。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分析説,近期乳製品價格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因是原料奶等生産成本持續上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第三季度奶類生産價格指數達到111.2,比第二季度高出3.1個點。奶類生産價格指數走高,緣于原料奶收購成本、用人成本等上漲。據農業部監測,2013年內蒙古、黑龍江等10個主産省份生鮮乳月平均價格3.81元/公斤,同比上漲15.1%。

  北京市順義區的養殖大戶孫燕俠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飼料成本上漲迅速。青貯玉米從去年的330元/噸漲至410元/噸;豆粕從去年的3600元/噸漲至4400元/噸;棉籽從2200元/噸漲至3100元/噸;其他飼料如棉粕、甜菜顆粒等也都有較大漲幅。“我算了一筆賬,去年一頭牛一天的餵養成本大約是50元左右,今年的餵養成本就漲到了69.2元。”孫燕俠説,自己的牛場養了400多頭奶牛,平常還需要飼養員、擠奶員、獸醫等照料,十幾個人的工資也是筆不小的支出。

  冬季奶牛進入産奶淡季

  對於“奶荒”的説法,谷繼承表示,目前市場上乳製品供應充足,並沒有出現“奶荒”的情況。但據多方面反饋,近期生鮮乳供應有所趨緊,這也從另一方面導致了原料奶價格高漲。

  專家分析,近年來我國乳品消費需求旺盛,拉動乳品加工對奶源需求增加。呂淑琴説,我國乳製品的消費需求每年增長很快,但原奶産量卻遠遠跟不上。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的統計,2012年全國奶牛存欄預計為1440萬頭,與2011年持平;牛奶産量3744萬噸,同比增長僅2.3%。隨著國內乳製品消費不斷快速增長,未來奶源供應和銷量之間的矛盾,會更加明顯。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由於奶牛養殖效益較低,家庭散養加快退出,奶牛數量有所減少。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有的地方年産5噸的奶牛利潤平均僅有1600元,以家庭勞動力每人飼養5頭産奶牛計,年收入僅8000元,約是同期外出打工收入的1/4。

  “這兩年牛肉價格持續上漲,不少養殖戶乾脆把奶牛當作肉牛賣,規模奶牛場淘汰力度加大,也導致了奶牛的總存欄數下降。”谷繼承説。

  呂淑琴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乳品企業相繼出現問題,使一些以進口原料為主的乳製品企業轉向搶購國産奶源,無形中也加劇了生鮮乳供應偏緊的局面。此外,生鮮乳供應偏緊的原因還有季節性影響,冬季奶牛總體進入産奶淡季,而消費卻進入旺季,供需矛盾加劇。

  應改變“重生産、輕奶源”

  養了十幾年奶牛的孫燕俠告訴記者,這些年飼料成本、人員成本等“蹭蹭”往上漲,可原料奶的價格卻上漲空間有限。

  孫燕俠逐一細數:“10年前,一斤飼料0.32元,現在每斤1.2元;牧草250元—300元/噸,現在1200元/噸。飼養員10年前的工資是300元/月,現在2800元/月,擠奶工的工資達到3500—4000元/月;獸醫10年前月工資500元,現在請個技術好的要8000元。”

  那原料奶的價格呢?孫燕俠説,10年前的收購價為1.8元—2元/公斤,去年的價格為3.6元—3.8元/公斤,今年8月份起,每公斤原奶的收購價才漲到了4元—5元/公斤。“按照去年的價格,養奶牛真的不賺錢,好幾次我都堅持不下去了,想退出。”

  呂淑琴建議,從長遠來看,應著眼于發展“一體化奶業”,鼓勵乳企自建奶源基地、養殖企業自建乳品加工廠,改變長期“重生産、輕奶源”的産業發展失衡局面。

  谷繼承説,增加奶牛存欄、提升單産水準,都將有助於緩解生鮮乳供應趨緊的狀況。重點是進一步加強對規模養殖的扶持力度,通過科技應用和改善飼養管理,努力提升奶牛單産水準。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