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香港百姓故事:港姐化身魚蛋妹 自己導演人生戲

2014-07-11 09: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 題:(香港百姓故事)港姐化身魚蛋妹自己導演人生戲

  作者 顏霖霖

  女人四十、殷實富足、頭頂香港小姐光環,原本可以做一位清閒自在少奶奶的她,卻選擇在鬧市開魚蛋(魚丸)店。

  她就是譚小環,1994年香港小姐冠軍得主,爾後加入TVB(香港無線電視)成為藝人。就在今年,譚小環突然淡出娛樂圈,在銅鑼灣做起了魚蛋生意。

  “我是第一個做魚蛋生意的香港小姐。”如今她週一至週四每天能賣三千顆魚蛋,週六、週日能賣出上萬顆。站在喧囂的銅鑼灣,身著T恤衫、牛仔褲的譚小環,大汗淋漓地為顧客遞上一串串魚蛋,再熟練地接過5元、10元的硬幣、紙鈔,與其他魚蛋妹相差無幾。

  “我在和時間競賽!多賣一天就多賺一天的錢,如果上半個月賺夠了支付員工的薪水及12萬港元的月租,那我下半個月的日子就舒服多了。”她説。

  為適應酷暑店內的熱氣騰騰,譚小環剪短了多年的長髮,選擇素顏擺檔。“既然要站在街上,我就是普通人,就應該做一些普通的事。”

  做魚蛋生意的要領,譚小環早已爛熟於心。買入食材的多少,取決於客流量,週一到四的客人比五、六、日的少,所以進貨也得少;她還得時刻留意老天爺的臉色:香港風多雨多,一旦颳風下雨,光顧的人就少很多。

  香港小姐、TVB藝人、魚蛋妹,可謂風馬牛不相及。記者追問為何如此“急轉彎”,譚小環説,因為很多人懷念著“那些年”的香港味道。

  一次朋友聚會上,大家為兒時喜歡的一家魚蛋鋪關閉而傷感。從未涉獵食肆生意的譚小環心想,為何不自己開一間呢?在相熟經驗人士的指點下,她快速掌握了店舖的裝修規格、經營門道,僅用了半個月便成功開張迎客。

  與其他藝人只做“挂名”老闆不同,譚小環于酷暑下直接操持著魚蛋生意。為維持食物品質,做到鹹淡適中,她堅持每天試吃。

  此外,她更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小吃店的客人希望扔下十蚊(元)就立即拿貨走人!於是她引進了義大利雪糕單球,並將它們獨立拆分包裝雪藏,“我們連雪糕也要比別人賣得快!”

  從小就是“掃街精”的譚小環自然是看煩了香港魚蛋“阿姐”們的目無表情,於是她要求自家店舖的阿姐“好笑容”、“講多謝”。“雖然只是十蚊、二十蚊的小吃,但我還是希望能提供到優質的服務。”

  “創業成功了,但守業,我還在學習。”隨著媒體或褒或貶的大幅報道,譚小環的魚蛋店增添了一圈明星光環,“看熱鬧”的客人絡繹不絕,但她也擔心,衝著“港姐”光環而來的顧客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談及過去藝人經歷時,譚小環脫口而出道:“娛樂圈沒隱私。”頂著“港姐”頭銜,原本卻是“掃街精”(喜歡品嘗街邊小吃)的譚小環也曾不敢當街當巷地吃魚蛋,她害怕極了被人監視、品頭論足的感覺。

  當時的她被嚴重地壓抑著,生活中但凡遇見不如意的事就會發脾氣。“那是很重的心理枷鎖,所有人都覺得港姐就應該大方高貴、談吐斯文,嫁給有錢人,踏入上流社會。但我覺得那都是騙人的!不要忘記,我也是人。”

  如今的譚小環,淡然自若。她每隔三、四個月,就會去日本和泰國旅行。放鬆之餘,在日本,她可以採購原材料,在泰國可以嘗試當地特色香料,為魚蛋鋪研發新口味,她學會了忙裏偷閒。

  接受採訪時的譚小環,淡淡的粧容,淡淡地笑。“我好蠢,好戇居”、“我好鈍,沒法舉一反三”是她常挂在嘴邊的幾句話,但她也説:“我想做自己生活的導演!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被動地接受劇本,然後照著辦。”

  譚小環魚蛋店門口顯眼地貼滿了“港姐化身魚蛋妹”的報道剪報,淡出娛樂圈的她從未離開公眾視野,只不過故事的主角由藝人,變成了生意人。

  記者再次見到她時,譚小環已脫下體恤衫、牛仔褲,換上黑白綢緞抹胸禮服、披著斗篷,站在舞臺上的她光彩照人。為其設計眼粧的國際知名化粧師説,在她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一朵綻放的百合。(完)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