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崧 方興業
6月29日,隨著最後一根鋼梁緩緩吊上夢工場多功能創新中心的屋頂,前海夢工場鋼結構順利完成封頂,進入裝修階段。
探索內地與香港緊密合作的新途徑,這是前海合作區的使命之一。三年來,前海出臺並落實的惠港政策幾乎涵蓋了所有層面,吸引了8300家企業前來註冊,其中港企400多家。應該説這個企業數量還是可觀的,但是離深港合作的總體要求還是有相當距離。港企究竟還在等待什麼?他們如何看待前海?前海今後是否會出臺或爭取到更多的特殊政策,讓港人有更多的利好預期?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曹 崧 方興業
喜
惠港政策相繼推出
匯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在今年4月召開的前海諮詢委員會會議上曾如是表示:“作為前海開發的親歷者,我切身感受到了前海對港人港企的誠意。”
除了誠意,註冊于前海的港企也看得見實實在在的好處。擔任前海康宏匯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港人劉潤桐在2013年4月來到前海,去年公司的凈利潤達到100多萬元,他用“滿意”來形容這一年的經營和發展。
這些心聲,得益於前海不斷落實的惠港政策。無論是最早國務院批准的前海22條中囊括的金融、財稅、法制、人才、教育醫療、電信六大領域,還是如今在土地出讓、園區建設等等方面,都體現著濃濃的香港元素。
香港和境外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前海的投資機會和營商環境。目前前海吸引港資企業的一大利器是在全國率先破冰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截至今年首季末,前海的跨境貸款規模已超過360億元,並會爭取至年底達到500億元,區內企業能從香港離岸市場融到低於在岸市場利率的資金,香港銀行也能充分享受地緣優勢帶來的盡調便利,打通了跨境人民幣雙向貸款的通道。
此外,眾所週知,以法治社會著稱的香港在內地營商最擔心的就是市場誠信、法治等問題。港人港企很擔心自己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因此,吸引香港企業到前海的關鍵還在於前海能否建立一個適用香港法律的審判體系,同時,也是國際資本可以理解和信賴的商事審判體系。
一年多來,在前海相繼成立的商事法庭、國際仲裁院與廉政監督局,都在不斷按照國際標準,對接香港專業機構,完善國際化的法治環境。 以去年9月13日揭牌的前海法庭為例,由於前海是新時期深港合作的重要平臺,預期涉港糾紛佔案件相當比例。該法庭推進司法改革,大膽借鑒香港法治成功的做法,實施與國際接軌的審判機制,贏得了香港企業的信賴。
在前海“類香港”的環境逐漸形成之際,不少香港企業跨海前來投資,截至目前,入區的香港企業已達400多家,投資總額約1000億元,實現了將近400%的增長。
問
港企因何選擇觀望?
然而,從多方面來看,港人對於前海依然存在較大的信心波動,保持觀望依舊是香港企業對於前海的主流心態。港企究竟在等什麼?記者為此深入地採訪了數家港企。
首先是等政策。記者多方走訪發現,目前港資進入內地的門檻還比較高,很多基金和保險産品還無法進入。“頭突破了,身子還卡在墻後面。”香港某國際諮詢公司如是評價。
2012年6月27日,國家批復了支援前海開發開放的第一批22條政策,目前這22條政策大部分已經落地或基本落地,但有幾條仍高高在上。如探索外資股權投資企業在前海創新發展的新模式;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港資金融企業的準入條件;試點設立創新金融機構,建設新型要素交易平臺等。
此外,包括稅收優惠等不少政策的細則尚未清晰,容易出現理解偏差。有關方面認為,外資不如內資企業熟悉內地環境,知道政策是邊做邊探索,他們需要看到清晰的、全面的政策細節才會進入。因此不少港企還在等待中央給予前海的這些政策。
其次等定位。前海的定位已經是很明確了,即建立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緊密合作的先導區。但是,一些香港人對此有疑慮,認為這個定位對香港的發展會造成衝擊。“前海是不是在跟香港爭生意、搶蛋糕?前海會把我們掏空嗎?把香港的企業和資金轉移到前海,會不會導致香港的空心化?持這種看法的還不少。”前海駐香港首席聯絡官洪為民向記者透露,港人對於前海的了解還停留在比較模糊的階段。
此外,等條件也是很多港人的心態。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港資企業已經習慣了香港方便的營商環境、法制體系、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自由貿易制度。前海要吸引更多的港資企業進入前海,就必須要在為港企營造更好的經商環境方面下功夫。
最後是等效應。“香港人看重投資效應,如果有人投資成功了,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來,就會相互影響,促進投資熱。”洪為民表示。
盼
還能為港企帶來啥?
繼續向香港靠攏,推出更加吸引港企的政策,深圳市包括前海合作區的管理者曾多次作出這樣的表態。 記者也多方了解到,為了推動深港合作,近期前海將有多項措施落地。
受關注度極高的《深港合作總體方案》馬上要正式對外公佈。其中,重大利好當屬對註冊在前海的港資企業給予國民待遇、取消或降低準入門檻、股比限制。
另外,前海版“負面清單”業已發佈, 該辦法實施後,對境外投資者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企業可以通過備案程式直接辦理商事登記註冊手續,不用經歷目前的雙重審批,大大簡化了申報流程。
在金融創新方面,5月初,前海和深圳市一行三局赴京爭取支援,共上報了48條創新政策需求,17條得到初步認可,其中很大一部分直接針對香港金融企業。
例如,人民幣跨境貸款的放款主體拓寬至香港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允許包括香港在內的境外機構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允許以個案處理方式,准許香港本土保險公司進駐前海。
據透露,在資本市場方面,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試點方案最快或將在6月底推出,多家在前海註冊的機構已在為此準備新産品。QDIE投資範圍相對於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更廣泛,不僅可以投資二級市場股票,還可以投資私募産品、非上市交易股權、大宗商品、貴金屬、實物等。
前海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錦俠則強調,實施先行先試的政策,有助於實現與香港製度對接,促進各種要素流動,是可推廣、可複製的改革,而不只是優惠。
此外,在法治環境方面,目前,深圳市人大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涉港合同選擇適用香港法律若干規定》 ,正在推動全國人大的支援以深圳特區立法形式出臺該規定,這將是深圳和前海法治化建設的重大突破。
有專家表示,頂著“深港合作區”頭銜的前海,是否能為香港企業帶來扎紮實實的好處,為深港兩地産業共同做大蛋糕,為香港解決深層次的社會發展問題提供支撐,不僅依賴於深圳的努力、中央的支援,也取決於香港是否有正面的心態和長遠的眼光。對於前海,港人港企,不妨可以再放開一點。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