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北京再出發:全面深化改革的“首都答卷”

2014-09-16 11:11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無論是治理大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還是疏解城市功能、力促京津冀協同發展,亦或是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北京市高位謀劃首都改革藍圖,穩步推進改革進程,致力於建立健全體現中國特色、首都特點、時代特徵的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藍天流雲,大地明艷。九月,北京進入一年中最好的季節。

  當天安門五星紅旗緩緩升起、紫禁城鎏金寶頂熠熠生輝時,這座建城史超過三千年的古城,又開始了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行走北京,能夠傾聽到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澎湃的心跳,那是改革之聲!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就北京發展和管理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提出要求,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戰略部署,為北京市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注入了巨大動力。

  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與囑託,無論是治理大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還是疏解城市功能、力促京津冀協同發展,亦或是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面對這些擺在首都發展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北京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思維,高位謀劃首都改革藍圖,穩步推進改革進程,致力於建立健全體現中國特色、首都特點、時代特徵的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歷史必然,是大勢所趨,是推進首都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郭金龍指出:“要進一步堅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奮力把全面深化首都改革的各項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改革大潮,浩浩蕩蕩。作為首都,北京市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征程中奮勇爭先,一份體現首都魄力、首都特色、首都標準的“北京改革答卷”正在逐步揭曉……

  攻堅:瞄準“城市病”,敢啃“硬骨頭”

  改革,已到攻堅階段。改革者,敢不敢碰利益群體、能不能啃下“硬骨頭”?

  每年的中小學生招生季,都堪稱一場“大戰”。北京的家長明顯感覺到,今年大不一樣——“條子”失效、“共建”失效!

  在北京,不少中央單位、市級機關、國企等單位多與優質中小學通過建立“共建”關係,每年獲得一定數額的職工子女入學名額,由此甚至滋生“黃牛”産業。上名校,幾成權、錢交易,群眾意見強烈。

  向“共建”開刀!否則談何解決擇校“頑疾”?

  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出臺了《關於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提出今年小升初將取消共建生,小學免試就近入學,小升初實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入學。為確保就近入學措施落實,全市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通過電腦記錄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教育行政部門依據許可權進行查詢和監控。

  在治理擇校、推進教育改革中,名校雲集的西城區難度最大,改革也最徹底。“通過學區制,實現了全區11個學區都有優質學校,並將19所薄弱學校合併到優質學校,這從根本上遏制了家長跨區擇校的願望。”西城區教委主任丁大偉説,比如,將長安小學、民族團結小學等6所小學併入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實行統一教學管理和促進師資流動,擴大了優質教育的覆蓋範圍,家長就沒有必要都往實驗二小擠了,一些原本招不來學生的學校也不愁生源了。(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有了學區制和教育資源重新佈局為基礎,西城區在招生政策上嚴格執行就近劃片入學,禁止跨學區擇校,並堅持公開透明,紀檢部門全程監督,今年秋季實現了學生免試就近入學。據統計,小學入學除了寄宿制、民辦學校等入學方式,全區小學生100%實現就近入學;小升初除了寄宿制、民辦學校、特長選拔、直升等入學方式外,實現100%電腦派位。

  “沒想到今年區裏的招生政策改革幅度這麼大,改得這麼堅決!”西城區一位知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學校以前有17家共建單位,一年有200個共建名額,報名的有上千人。“以前很多人圍著我轉,現在我這個校長一點特權都沒了,但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孩子上我們學校的機會增多了,大多數老百姓滿意了。”他感嘆説。

  西城區區委書記王寧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針對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西城區將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為目標,實施了一系列綜合改革措施,並下定決心要動真格、改出成效。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今年1月,北京市委出臺《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拉開了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多個重點領域改革果斷“破冰”。

  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是北京“城市病”的集中體現,成為2000萬首都市民的“心腹之患”。今年以來,北京市重拳出擊,向污染“宣戰”。

  改造燃煤鍋爐,全面削減燃煤;壓縮小客車年度配置指標,基本淘汰黃標車;嚴管施工現場和渣土運輸,大幅減少揚塵污染;抓好森林廊道建設,如期完成平原百萬畝造林主體任務……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治污措施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今年上半年,全市四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5.43%、7.59%、2.22%和5.95%。

  為了力促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北京市還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水資源保護設立“硬杠杠”。一方面,在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的辦法(試行)》中,將“水影響評價審查”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置條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另一方面,5月1日起實施多用水多付費的階梯水價政策,除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外,大幅上漲包括純凈水業、洗車業和洗浴業等特殊行業用水價格,同時將高爾夫球場和滑雪場用水納入特殊行業水價管理。

  “北京市要在破解制約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難題上有新進展。”郭金龍指出,解決人口過快增長、大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市各方面要統一思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建立健全具有首都特點的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切實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準,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舍得:割掉城市“贅肉”,打造産業“高精尖”

  “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尋找,也在這兒失去,北京,北京……”汪峰的《北京北京》,唱出了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對這座城市的複雜情感。這裡是首都,又被戲謔成“首堵”。這裡舞臺廣闊,但很多人又在這裡感受到城市的擠壓……

  人口密集、城市臃腫,是北京市城市發展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北京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選擇。北京的發展離不開天津、河北,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破解首都發展面臨的難題,必須從京津冀的戰略空間來考量,別無他途。”郭金龍説,我們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跳出北京看北京,克服“捨不得”的思想,主動融入,積極作為,疏解“瘦身”,健康發展,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好帶頭作用。

  在三地的積極努力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正在加速推進。7月31日,京冀兩省市在京簽署了七份協議及備忘錄,涉及經濟合作區、市場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等。8月6日,北京市和天津市在京簽署六項區域合作協議及備忘錄,涉及交通、科技、環保、市場一體化等諸多領域,旨在推進京津雙城聯動。

  4月16日,國家級醫藥碳酸氫鈉龍頭企業——北京淩雲醫藥化工公司整體從北京豐臺遷至河北省邯鄲市,成為中央提出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後,首個由北京轉移到河北的央企項目。一個能夠帶來豐碩稅收經濟效益的優質企業,豐台區怎麼舍得放走呢?

  “有舍有得,協同發展不能算小賬。”豐台區區委書記李超鋼表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優勢互補方能互利共贏。

  有舍才有得。對河北邯鄲而言,北京淩雲公司能有效提升當地醫藥化工人才的實力和水準,促進相關産業升級;對北京豐臺而言,又騰出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原址上將建起應急救援科技産業園,打造中國應急救援科技産業示範基地,集聚相關産業。

  從獨善其身到抱團發展,北京市正在重塑“舍”與“得”的新思維,在主動“舍”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7月25日公佈的《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提出,為嚴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增産業,為“高精尖”産業騰出發展空間,北京市全市禁止或限制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製造業;核心區(東城區、西城區)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

  北京市提出要啟動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場整治和外遷工作,帶動人口的分流,目前,包括動物園批發市場在內的四大商業交通堵點治理在有條不紊進行。疏解製造業的生産環節以及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業態也是今年工作重點。

  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説,今年將完成關停退出300家工業污染企業,到2016年底將推進1200家企業退出,而這些污染企業將就地關閉、停産,不會向外省市轉移。

  與産業和功能一起“瘦身”的,還有政府的審批權力。去年以來,北京市先後進行兩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共取消和下放了359項審批事項。北京市還在朝陽、海淀、豐臺等五個區開展優化投資項目審批工作流程試點,審批時限由300個工作日以上縮短至109個工作日。

  與此同時,北京市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以及基礎設施、文化、醫療、養老等領域向民間投資敞開等改革舉措都在加速推進中。

  “‘瘦身’是為了‘健體’,受制於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健體’更需要‘瘦身’,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説,“北京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形成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産業發展模式。”

  立足北京特有的優勢,從中關村科技園區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從電子資訊到生物醫藥,北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捷報頻傳:京微雅格研發出高性能“萬能晶片”,打破了美國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北京曠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結核快速診斷試劑盒,是我國結核病國産檢測試劑的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北京資訊服務業、金融服務業以及科技服務業等高端行業對GDP增速貢獻率超過50%。

  作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的旗艦,“中國矽谷”中關村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正助推其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精神地標。6月中旬,全國首個創業服務集聚區——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開街。包括聯想之星、36氪、天使匯在內的10余家企業成為首批進駐街區的專業服務機構。這裡旨在打造吸引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高端創新創業服務要素的功能中心。

  今年上半年,中關村創新創業勢頭良好,關鍵指標“企業專利申請量”達到1.81萬餘件,同比增長18.2%,日均申請專利達100.5件,發明專利申請量更是突破萬件大關。

  “北京市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通過改革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王安順表示,同時,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形成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強大合力。

  唯法:以法治力量為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威脅、謾罵、圍攻……豐台區民防局副局長郭建中在清理地下空間群租時,常常會遇到這種場景,但他從不退縮,因為他有強大的“靠山”——法律。

  群租已成城市治理痼疾,在北京,地下空間的群租更是城市治理的難中之難,層層轉包導致了極其複雜的利益鏈條,因牽涉人廣又陷入了“法不責眾”的亂局。

  破解“法不責眾”,還得靠法治思維。郭建中和他的同事在清理地下空間群租時,對租住者與出租者都曉之以“法”、動之以“法”,理直氣壯,使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改革大刀闊斧,如何減少“大刀闊斧”的個人色彩?如何確保“大刀闊斧”的公平正義?北京的答案是:唯法——在法律框架下推進改革!

  “開寶馬住保障房”現象已被詬病多年。北京正在為保障房立法,草擬中的《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草案)》,首次明確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是政府的法定責任,同時設置保障性住房的準入條件,不是所有人都作為保障對象,主要是針對城鎮住房困難的家庭和人員問題。根據草案,保障性住房將採取封閉管理模式,也就是説,保障性住房的銷售、交換、退出都需要在法定的空間內進行。

  為了給改革凝聚更大社會共識、調動更強社會合力,北京市注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運用法治的力量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今年1月,《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經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首次將降低PM2.5納入立法,明確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目標是降低PM2.5濃度,細化機動車污染防治規定,增加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等內容,並明確嚴重污染空氣者將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為大氣防治立法,使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了強大的“法律後盾”。

  條例實施以來,在日常執法的基礎上,北京市環保與城管兩部門聯合開展了每月一次的大氣專項執法周行動。截至8月,全市環保部門重點對燃煤鍋爐、防水卷材、傢具製造、汽車製造、餐飲、汽修、化工、鑄鍛、服務業清潔能源改造、常年運作鍋爐等行業進行了檢查,各區縣環保部門共檢查各類污染源單位8000余家次,市級環保部門共檢查1000余家次,立案處罰環境違法單位615家,處罰金額1300余萬元。

  為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自3月1日起施行。全市基本建成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市級樞紐網路平臺,並於上半年投入運營;設立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目前統籌使用已有資金和新增資金達到19.2億元。

  除了人大立法,政府立法也在為北京市的改革創新、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保障。今年5月,北京市政府公佈了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55項立法項目都是圍繞北京市改革發展中面臨的緊迫問題。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副巡視員張國強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立法項目安排上更加實事求是,內容選取主要根據現實緊迫性,同時,有限的立法資源首先用於解決民生問題和城市病。

  這是一個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時代,在北京,接踵而來的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週年隆重慶祝活動、APEC會議、冬奧會申辦……北京在時代舞臺上的炫目演出,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我們要進一步堅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滿懷對事業的豪情激情,始終高舉改革大旗,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聚起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按照黨的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奮力把全面深化首都改革的各項工作不斷推向前進。”郭金龍自信地表示。

  新華社記者 陳新洲 肖春飛 趙仁偉

  (轉自9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