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周鴻祎:下一個網際網路熱潮是傳統製造業設備智慧化

2014-09-16 11:02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轉發 列印

  周鴻祎眾籌百萬出新書 自述“周氏”網際網路思維

  【悅讀】“教主”開講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孫冰丨北京報道

周鴻祎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

  《周鴻祎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

  推薦指數:★★★★

  作者:周鴻祎

  出版:中信出版社

  周鴻祎簡介

  周鴻祎,出生於湖北黃岡。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現為奇虎360公司董事長,顛覆式創新家、知名天使投資人。曾供職于方正集團,後歷任3721公司創始人、雅虎中國總裁等職務。2006年,周鴻祎出任奇虎360公司董事長,並帶領奇虎360公司于2011年3月3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NYSE:QIHU)。

  在很多方面,周鴻都是網際網路領域的顛覆者。他重新定義了“微創新”,提出從細微之處著手,通過聚焦戰略,以持續的創新,最終改變市場格局、為客戶創造全新價值。他率先提出了網際網路免費安全的理念,也由此讓奇虎360擁有了超過4億的用戶。

  在本書中,周鴻首次講述了自己的網際網路觀、産品觀和管理思想,厘清了網際網路産品的本質特徵和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趨勢,列舉了顛覆式創新在現實中的實踐和應用。首次解密360的産品秘籍和盈利模式,同時,針對目前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焦慮,也提出了一套系統解決方案。

  最近一段時間,周鴻祎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但這次“叫賣”的並不是360的新産品,而是自己的新書——《周鴻祎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

  8月24日,迄今為止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親自執筆的唯一著作《周鴻祎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在京首發。該書在京東眾籌平臺一個月內便籌資超過160萬元,預訂量達到5萬冊,不僅成為圖書行業第一大眾籌項目,也刷新了京東眾籌上線後的單項目點讚和關注人數的歷史紀錄。新書上市僅一週,銷量便突破了10萬冊,這在中國企業家出書歷史上絕無僅有。

  儘管“網際網路思維”概念堪稱“紅得發紫”,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煎餅攤老闆,不談你就OUT了,但究竟什麼才是網際網路思維,卻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周鴻祎説,他受不了那些所謂的專家,拿著他的PPT在機場內的電視機裏煞有介事地叫賣“網際網路思維”,他決定親自上陣,寫本書給“創業者、年輕的産品經理和傳統産業的老闆們”這些最需要網際網路思維的人。

  “在今天這個時代,網際網路就是顛覆一切的力量,有一天,或許360也會被顛覆,但是我希望這個人曾經受過我這本書的啟發。”周鴻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傳統産業的網際網路焦慮症

  “我本來是想在網上做個脫口秀節目的,但是他們都説,你還是先出本書吧。但書的銷量畢竟有限,我在意的是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儘管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周鴻祎看上去已經很疲憊,但對於感興趣的話題,他的表達慾望依然強烈。

  周鴻祎把這次出書的行為比喻成“空投AK47”,“《讓子彈飛》裏面最激動人心的一個場景就是最後攻打周潤發城堡的時候,姜文丟了很多槍給老百姓,這成為了最終能夠成功的關鍵。我一直認為思想是最重要的武器,只有把網際網路的思維方法更廣泛地傳播,才能使得它帶來更大的改變。”他説。

  在周鴻祎看來,前一段時間中國很多企業家都突然得了一種病,叫做網際網路焦慮症。過去在他們眼裏,網際網路就是一幫小屁孩弄出來的泡沫産業,只知道燒VC的錢,自己怎麼賺錢都不知道,網際網路離自己遠著呢。但是,這一兩年大家突然感覺到網際網路好像不是一個行業了,它給很多行業都帶來了衝擊,自身在創造很多價值的同時,也毀滅了不少價值。因此,許多企業家開始思考:我怎麼不被網際網路顛覆?我怎麼利用網際網路?

  “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的競爭對手對打,但有一個對手你是永遠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趨勢一旦爆發,就不會是線性的發展。它會積蓄力量于無形,最後突然爆發出雪崩效應,任何不願意改變的力量都會在雪崩面前被毀滅,被市場邊緣化。”周鴻祎説。

  “羊毛出在豬身上”

  傳統産業的煩惱最直接的誘因當然是來自網際網路的跨界“騷擾”,而且趨向於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近兩年,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跨界投資規模都已經達到了百億人民幣,涉及金融、體育、文化影視、醫療、教育、汽車、電視……不僅大佬們很勤力,無數的創業者也紛紛在各個領域做著新的嘗試,他們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手機、做電視,也賣煎餅、賣牛腩、找保姆、做貸款……

  網際網路的新玩法確實讓傳統企業消化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們確實吸引到了大量的用戶,原因有二:一是更好的用戶體驗,二是更低的價格,甚至免費。“免費”一直是周鴻祎和他的360的必殺技,“我提免費,現在已經有人發展到倒貼錢了,比如滴滴和快的。”

  “在傳統商業邏輯中,免費是行銷技巧和行銷誘餌,而不能真正做成商業模式。”周鴻祎説,“但是有了網際網路,可以隨時隨地把人和資源連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企業把産業鏈做長、做深,這就比較容易實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實現了許多免費服務的支付寶本身可能不賺錢,但是把很多産業鏈打通以後,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在上面進行那麼多消費,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這背後則需要轉變對你的“對象”的認知,周鴻祎認為要實現從客戶到用戶的轉變。“客戶是花了錢買你的産品和服務的人,但買完之後,你和他的關係就基本結束了,除非售後和投訴;而用戶不一定花錢,可能會免費用你的東西,但是用戶一定長期使用你的服務,跟你會持續發生某種聯繫,這更有價值。”周鴻祎説。

  IOT的巨大機會

  除了分析當下,周鴻祎在書中也對未來進行了展望。他認為現在網際網路正從PC網際網路時代向移動網際網路轉移,而網際網路的下一階段將會是IOT時代,“那將會帶來更大的工業革命。”他説。

  所謂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縮寫,字面翻譯是“萬物互聯”,類似于之前被熱炒的“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只是説通過資訊傳感技術使得任何物品都與網際網路連接,但IOT在此基礎之上,還強調了任意物品的智慧化,包括我們佩戴的眼鏡、手錶,家裏的電視、冰箱、電飯煲,外出駕駛的汽車等等,通過IOT的理念可以將很多東西重新變成網際網路的設備,都變成智慧硬體。

  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也並不是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産業之間達成共識之後的深度融合。

  “但是在智慧化的過程中,不是像過去那樣為了智慧化而智慧化,因為增加了功能可以把價格賣得更貴。恰恰相反,很有可能按照網際網路的思維,你做了一年的生意利潤在降低,但是産生了新的用戶體驗,由此衍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也許以後賣冰箱的都不賺錢,賣冰箱的改賣數據了,或者賣冰箱改賣生鮮或者做肉類零食的電商了。”周鴻祎説。

  當然,未來究竟會怎樣,沒人擁有答案。“可怕的並不是妄想,而是傲慢。傳統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放下自滿的心態,認識到網際網路擁有顛覆一切的力量。”周鴻祎説。

p84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肖翊I攝

  對話周鴻祎

  下一個網際網路熱潮是傳統製造業設備的智慧化

  《中國經濟週刊》: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時間是稀缺而寶貴的,您為什麼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寫一本書呢?

  周鴻祎:最初的起因是因為很多傳統企業的領導人和我關係都不錯,他們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希望請我去講講,我這個人不太會拒絕,但又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就把講稿寫成一本書,以後誰再找我講,我就送書給他。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我覺得在移動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個網際網路熱潮一定是各種各樣傳統製造業設備的智慧化,即IOT,在這個領域,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企業是有非常多的合作機會,而要合作就要相互了解,共同對趨勢做探討。比如我和汽車行業交流的時候,大家就可以共同探討汽車網際網路的發展,對360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説,這裡面也肯定蘊含了未來的發展機會,應該説,這個是更主要的原因。

  《中國經濟週刊》:現在很多傳統企業都有網際網路焦慮症,感覺網際網路公司正在挑戰和顛覆他們,而網際網路公司確實利用網際網路的方式解決了很多傳統方式解決不了的“痛點”,提供了更好的用戶體驗,您怎麼看待他們的焦慮?

  周鴻祎:對於一些行業來説,網際網路公司確實是具備顛覆力的,因為網際網路公司離用戶很近,更加能夠控制用戶和影響用戶,他們變成用戶購買産品和進入服務的入口,這樣就把其他産業擠壓到價值鏈的後端,也就是常説的淪為“給網際網路公司打工的”。現在網際網路行業對很多傳統行業的顛覆已經是客觀事實了。但是,並非所有産業都是這樣,比如電出現以後,很多行業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你能説是電力行業顛覆了所有行業嗎?肯定是沒有這個説法的。所以我們今天講網際網路思維,更多的是説傳統企業在面對這種顛覆的時候,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如何理解這件事。

  《中國經濟週刊》: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一個行業有兩種路徑:一種是網際網路企業去佔據一些傳統行業的資源來做,另一種是傳統企業學會了網際網路思維進行網際網路化改造之後來做,您覺得這兩種方式哪種,更易成功?

  周鴻祎:兩種都有可能很成功。有些行業已經比較標準化了,比如做手機,因為有標準化的設計公司,門檻確實已經降得比較低了,當然網際網路公司就會做得更好一點。但對於很多傳統行業來説,比如傳統製造業,門檻還是很高的,你説你要用網際網路思維造個汽車,恐怕沒那麼容易,還要和傳統公司緊密合作才行。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