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報告稱方便面比包子有營養 專家:偷換概念

2014-09-16 11:02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某大學公布研究報告為方便面“正名”,專家指存在多處硬傷

   一向被視為“垃圾食品”的方便面,營養比包子還要好?國內一所大學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引發消費者爭議。幾位食品安全專家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該報告“偷換概念”,並表示只認準一種方便食品,是無法獲得均衡營養的。

   研究報告

   方便面不是“垃圾食品”

   在近日的第十四屆中國方便面大會上,天津某大學營養專家團隊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方便主食營養比較研究》,對15種即食餐食的營養成分採樣與分析,結果顯示方便面、涼皮、炒河粉等消費者認為較不營養的食物,反而在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能量均衡度上居于前列。

   報告指出,方便面比起部分僅能提供碳水化合物,或是含油量過高的方便主食(如包子)更為均衡。說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不但沒有證據支持,反倒是不科學的謠言。從食物的性價比考量,一款優質方便面明顯高于漢堡、速凍水餃等同類快速食品;從食物的營養均衡比考量,方便面也優于饅頭、米飯等傳統主食。

   這份報告引起不少網友熱議,並還調侃諸如薯條、泡椒鳳爪同樣有“垃圾食品”之稱的食物,是不是也會被“正名”?

   食品專家

   方便面無法替代多種食物

   “這里面存在的重大問題,主要在于‘偷換概念’”。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范志紅,專門寫了一篇近6000字的博客,指該研究報道存在多處硬傷,包括將“把人體必需營養素”和“三大營養素”的概念混為一談。

   范志紅表示,從來沒有營養學家用“三大營養素供能比平衡”的指標去評價一碗米飯,一塊牛肉,一碗菠菜,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還有上百種的保健成分,油炸方便面里沒有足夠的維生素,無法滿足一餐所需,同時國外已有研究發現,方便面等高鈉食品的消費和女性的高血壓有直接關係;也有發生內臟肥胖和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異常的危險,三高患者更不能吃方便面。

   “方便面就是一種應急食品,絕對替代不了多種食物的營養作用,應該限制食用次數。”范志紅說。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也在網上反駁指出,常吃方便面對于心臟有負面影響的研究是很多的。如果只認準一種方便食品,無法獲得均衡的營養,而判斷是否是“垃圾食品”,不能只考慮以三大營養素來評判。(記者 廖愛玲)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