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20餘年,現金分紅次數為0,僅在上市頭兩年有兩次贈股分紅,光華控股被稱之“鐵公雞”似乎並不為過,但從公司近年來的年報看,分紅能力尚顯不足。光華控股2013年年報顯示,未分配利潤還高達—1.08億元。
“我們這麼多年沒有分紅,但公司是按照利潤分配相關政策來實施的。”光華控股某管理層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來的未分配利潤一直是負的,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全部用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了。
值得注意的是,光華控股的房地産主營業務經營得並不順利,且明顯有轉向經營水泥業務的傾向。據其相關人士透露,近幾年已經沒有新增土地儲備,尤其有些開發項目分佈在蘇州市,但據記者了解,近兩年蘇州樓市熱度並不低,但其仍有別墅存量房尚未售完。
19年不分紅
公開資料顯示,光華控股的前身是吉林輕工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上市時股票簡稱吉輕工A,1998年因虧損第一次帶上ST的帽子,隨後兩年連續虧損,2001年ST吉輕工被暫停上市,因實施特別轉讓,冠以PT吉輕工。2002年,ST吉輕工恢復上市。隨後,光華控股先後兩次重組,2005年更名為ST吉光華,2006年5月成功摘帽,成為光華控股。2012年7月,光華控股實際控制人由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變更為趙璧生、趙輝父子。
實際上,光華控股大股東幾次易主,分紅情況卻一直沒有改變。《證券日報》記者從巨潮資訊網查閱獲悉,光華控股1993年12月上市,當年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42.13萬元,當年以10送1.6股轉增0.4股方案分紅;1994年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71.06萬元,當年以10送1股方案分紅。
而1994年以贈股方式分紅是光華控股上市以來的最後一次分紅,時至今日,19年時間過去了,該公司一直沒有任何分紅。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意味著光華控股從1993年上市以來,21年沒有現金分紅。
對此,光華控股董秘辦公室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此前的情況我不太清楚”,“光華控股2005年更名,在2005年至2006年期間,公司經營主業發生了變化,變為房地産業務”。近幾年來,公司未分配利潤一直為負,每年實現的凈利潤一直在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因此並未分紅。
凈利潤不足填平虧損窟窿
實際上,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光華控股上市前6年,其未分配利潤一直為正值,甚至1997年達到了7728.75萬元。1998年則為3142.26萬元,但1999年則急轉直下,當年的未分配利潤直接驟降至—2.39億元,其落差可見一斑。
而1999年至2013年的15年間,光華控股的未分配利潤一直為負值,這也成為其19年沒有分紅的重要“藉口”。
值得一提的是,從光華控股的盈利情況來看,上市前6年累計凈利潤為1.46億元。1998年至2000年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額超過3億元。而在此後的13年裏,除了2008年凈利潤虧損2093萬元外,其他12年凈利潤全部為盈利,總計盈利額為1.51億元。
Wind統計數據顯示,光華控股從1993年上市以來的21年中,累計凈利潤仍然虧損7000多萬元。“公司近年來雖然實現盈利,但凈利潤總額卻不高,且一直用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光華控股董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一直按照利潤分配和分紅政策等相關規定管理執行。
那麼,大股東和中小股東是否提出了分紅要求呢?“以前的情況不太清楚,但從我2012年接手以來,沒有股東提出過現金分紅要求。”上述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表示。
事實上,光華控股大股東幾度易主的同時,光華控股的主營業務也一直在變更,1993 年上市之初,其主營輕工産品、原材料及農副産品的貿易業務。2005年,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以自有資金投資房地産開發、教育及相關産業等。2012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同時增加“投資建材教育及相關産業”,且收購了青海湖水泥100%股權。
據光華控股2013年年報顯示,2013年,房地産業務銷售額1389.24萬元,同比驟降87.89%;水泥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00.25萬元,同比暴增1829.38%。
值得一提的是,據記者了解,光華控股2005年主營業務變更成房地産業務後,公司的房地産開發似乎一直不順利,不但最近幾年沒有新增土地儲備,而且在蘇州這個房地産市場熱度相對很高的城市中,其存量房也尚未售完,包括別墅項目和車庫。
本報記者 王麗新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