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調控不斷升級,但剛需置業群體一直是政策保護的購買群體,因此,剛需盤和剛性需求受政策波動的影響不大,剛需盤依然是北京市場上供應和成交的主力。
鏈家地產的統計顯示,4月份,北京商品住宅市場有25個項目計劃開盤,大部分項目集中在朝陽、大興、房山和通州。從環線位置看,25個項目中,五環以外有22個,佔比達到88%,且幾個普通住宅的老項目後期,如中國水電·雲立方、中國鐵建·原香漫谷、金融街·融匯、華潤公元九里、芭蕾雨·悅都,3月份成交均價都在2萬元以下,都屬于滿足首套剛需的項目。
另根據亞豪機構統計,今年以來,價格低于2萬元的住宅項目共售出23995套,佔樓市總銷量的63%。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在保剛需、限改善、抑投資的調控政策指引下,北京剛需盤仍為市場主導。據了解,目前,剛需盤主要分布在六環周邊的軌道交通沿線,包括大興天宮院板塊,房山的良鄉、長陽、竇店板塊,通州的土橋、臺湖板塊,昌平新城以及順義新城。從產品設計上來看,剛需盤多為緊湊型的戶型,以70-90平米的兩居、90-100平米的三居為主,總價控制在150-200萬/套。
對于目前的市場,偉業我愛我家研究院經理程浩業表示,對于剛需置業群體來說,什麼時候出手都合適,從價格層面而言,鑒于北京住房市場總體供不應求的態勢,不管政策如何出臺,房價長期依然看漲,另一方面,從需求本身而言,合適的產品自然成為關注的重點,由于北京預售證發放受到嚴格限制,可供選擇的新盤寥寥無幾,加上二手房個稅新政出臺,也使很多優質房屋在3月提前釋放,當前房屋品質大不如前。鑒于此,如今市場環境下,建議剛需重點關注項目品質及房屋優劣,將之作為是否釋放購房需求的參考指標。短期內,如果沒有相中的樓盤或者產品,可以暫時觀望,中長期內,重點關注高品質的新樓盤,以及較好質量的房屋,伺機入市。
[責任編輯: 雍紫薇]